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首頁評論時政台灣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創投吉林南粵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華商滾動
海外網>>評論

王大可:港人“疑捐”,應多點建設性思維

2013年05月03日08:13    來源:海外網        字號:
摘要:最近圍繞1億港元的賑災基金,香港陷入了爭議之中。有人說,這是少數人借機發難,有政客為撈取政治資本﹔也有人說,港人的表態值得內地相關機構和部門深刻反思。

蘆山震災發生后,包括公眾人物在內的很多港人,都通過不同途徑,向災區捐款捐物。而最近圍繞1億港元的賑災基金,香港陷入了爭議之中。有人支持,有人反對,香港社會的多元性體現了出來,但議而不決,也讓口水滿天飛,甚至各種意氣用事的觀點紛至沓來。

內地有難,香港歷來捐輸踴躍,為何這次多了波折?有人說,這是少數人借機發難,有政客為撈取政治資本﹔也有人說,港人的表態值得內地相關機構和部門深刻反思。

從部分香港網民“一毫子都不捐”的決絕、到議員在立法會上的慷慨陳詞,我們看到了精英問政的精細,卻沒有體會到“大禮不辭小讓”的大氣﹔見識了個體選擇的自由,卻少感受到“落地為兄弟,何必骨肉親”的大愛。“很簡單,就是不相信。”坦率地講,這種表態有些自認為得理不饒人的小家子氣。

質疑捐款者為何自認為“得理”?毋庸諱言,一些慈善和援建負面新聞的相繼曝光,讓部分港人產生疑慮,甚至寒了之前曾經無私解囊的港人的心。比如汶川地震時香港特區政府及民間捐款逾200億港元,但援建的中學不足兩年便拆掉改建成商業用宅﹔一直處於輿論漩渦的某慈善機構,最近又陷入“藝術家捐款去向門”等等。這讓不少港人心緒難平。如果說他們這次吝嗇愛,那是緣於他們欠缺一個清晰的交代。

懷疑固然有合理一面,但冷漠地說NO卻無論如何無助於災區民眾的福祉。所以不妨少些意氣用事,多些建設性思維。畢竟,懷疑不是目的,爭吵不是目的,如何切實幫助災區民眾的生活,才是包括港人在內所有人的心願。

對於港人“疑捐”,內地地方政府和個別慈善基金會,也應從中深刻吸取教訓,多做一些制度建設。比如“增加透明度”已經是當前民眾的普遍要求,在出現信任危機時,更要誠實面對,保証自己的公信力不再縮水。隻有在公開、透明的環境裡,質疑和不信任才無處藏身。

公開透明、監管制衡的制度建設當然重要,“人飢己飢、人溺己溺”的人道精神也不可或缺。面對紛紛擾擾的爭執,能否有個兩全之法?有香港媒體說得好,“不要讓懷疑阻礙抗震援助”,立法會議員應該採取更嚴格的措施對抗“濫用善款”行為,而不是拒絕捐贈。這樣捐助與監督一體的正能量多了,“濫用”的疑慮自然遞減。可以預見,香港特區立法會不論最終通過賑災撥款案與否,這次“疑捐”給香港和內地的啟迪都足夠豐富。

(王大可,海外網特約評論員)

海外網評論頻道原創,轉載請注明來源海外網(www.haiwainet.cn),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分享到:

(責編:鄒雅婷、牛寧)

相關新聞 >

視頻 >

  • 女毒販讓嬰兒吸毒女毒販讓嬰兒吸毒
  • 女生學校裡遭群打女生學校裡遭群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