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企業和民眾之間,政府應讓民眾確信它站在自己一邊。隻有做到這一點的地方政府才有能力帶領民眾認真審視重化工項目,對它們的環保措施、它們與居民區應有的安全距離形成科學看法。 |
昆明部分民眾5月4日走上街頭,抗議PX和PTA項目在該市下轄的安寧市落戶。幾乎同時,成都下轄的彭州也有部分人在互聯網上再次呼吁反對石化項目在當地投產。自從廈門市民2007年成功將PX項目逐出該市后,類似環境沖突問題像“擊鼓傳花”一樣在大連、什邡、南通等多地輪流上演。昆明部分反石化項目的民眾顯然想達到同樣目的。
昆明市街頭上周末的動向顯示,中國大型重化工項目的選址難題仍未解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對重化工項目的旺盛需求同民眾越來越重視環境的價值取向將長期沖突。中國體制本有善於社會動員的優勢,但在這個難題上被卡住了。
中國發展離不開新重化工項目的上馬,這個“大局”非常清楚。但現實是,所有城市的居民都生活在“具體”中,讓人們用居住環境為“大局”埋單,這隻有在計劃體制下才有可能。
迄今一個地區上重化工項目,主要由當地政府同企業商定。政府的目的是發展經濟,創造就業,提升當地的整體社會發展水平。這些目的都是好的,而且現代技術使重化工項目在環境指標上與過去不可同日而語,安全性能得到諸多保障。但老百姓還是不買賬,這幾乎成了死結。
突破這個難題,需要各地政府真的把老百姓的環境憂慮作為第一關切,做老百姓生態利益和綜合利益的可信代表者、爭取者。如果政府能在這方面獲得百姓堅定不移的信任,事情的解決將有序、理性得多。
目前重化工項目選址地的百姓對政府沒有那麼高的信任,他們對項目環境危險度的認識大多來自老印象和直覺,甚至更相信網上的傳言。不得不說,中國社會現在失去了圍繞重化工項目形成環評共識的能力。
各地圍繞重化工項目的聽証起不到真正溝通民意的作用,反對者態度的尖銳和一些時候的非理性使得政府和企業都多少有些忌憚,巴不得聽証過程“得過且過”,實質沖突因此而后延,也因此更有爆炸性。
當前成功立項重化工項目已是很難的事,中國需要有魄力、且銳意改革的地方政府圍繞這個問題實現突圍,為全國提供經驗,做出榜樣。
必須指出,任何地方的百姓除了環境利益,還有很多其他利益,后者未必不迫切。地方政府需要同民眾真正成為“一家人”,在棘手項目的立項之初就同民眾站在一起,不僅想他們之所想,急他們之所急,而且有能力幫助他們實現自己綜合利益的最大化。
在企業和民眾之間,政府應讓民眾確信它站在自己一邊。隻有做到這一點的地方政府才有能力帶領民眾認真審視重化工項目,對它們的環保措施、它們與居民區應有的安全距離形成科學看法。
各地政府都是在社會轉型的復雜時期履行職責,死守老的社會治理辦法將越來越吃力。中國的重化工項目不會就此終結,立不了項,立項了建不下去,建成了開不了工,這些都來自我們處理問題的缺陷。換句話說,重化工不缺天時,接下來有人和就有地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