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首頁評論時政台灣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創投吉林南粵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華商滾動
海外網>>評論

鐘聲:“更名”難掩美式偏見

2013年05月09日10:00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摘要:不少人還記得,曾幾何時,將西亞北非巨變視為“又一次柏林牆倒塌”、“第五波民主化浪潮”的聲音是何等強烈。時任美國國務卿的希拉裡·克林頓信誓旦旦宣稱,“美國的目光必須越過動蕩中發生的暴力和極端主義行為,支持該地區年輕的民主國家,進而塑造長期安全”。

  大國擁有非同尋常的實力。運用得好,自然可以更多地造福世界﹔一旦迷失方向,帶來的麻煩甚至災難也將是巨大的

  戰爭規模擴大、傷亡數字攀升,敘利亞戰爭走到“臨界點”的說法在蔓延。當注意力被戰爭形勢的不斷變化拖著走,一些人似乎已經忘記,這場慘劇在其開局之時,被認為是鼓舞人心的“阿拉伯之春”的延續。大馬士革的炮火硝煙,也讓突尼斯、利比亞、埃及等國艱難時局淡出一些人的視線。那裡,曾經是“阿拉伯之春”的主場。

  當盲動情緒讓位於理性觀察思考,“阿拉伯之春”演進脈絡將變得更清晰,對形勢走向的把握也會更為精准。美國思想界一些人開始考慮為一度備受追捧的“阿拉伯之春”更名,讓人們看到了現實感回歸的一絲跡象。《紐約時報》專欄作家托馬斯·弗裡德曼撰文指出,“阿拉伯之春”這個說法應該退休了。戰略分析人士安東尼·科德斯曼主張,以“阿拉伯十年”或者“阿拉伯的1/4世紀”來替代“阿拉伯之春”。

  為“阿拉伯之春”更名,包含兩方面思考:一方面,急風暴雨般的“革命”不是孕育希望的“春天”,社會動蕩、經濟凋敝的困局未有窮期﹔另一方面,重建秩序遠非易事,失去發展方向意味著更大規模的混亂。

  不少人還記得,曾幾何時,將西亞北非巨變視為“又一次柏林牆倒塌”、“第五波民主化浪潮”的聲音是何等強烈。時任美國國務卿的希拉裡·克林頓信誓旦旦宣稱,“美國的目光必須越過動蕩中發生的暴力和極端主義行為,支持該地區年輕的民主國家,進而塑造長期安全”。

  一家阿拉伯網站刊文指出,給西亞北非動蕩冠以“阿拉伯之春”這個名號,是美國試圖控制“運動”的表現,其目的就是將“運動”引向美式民主方向。根植於意識形態偏見的沖動讓美國等西方國家難以規范其言行。運用社交媒體明裡暗裡推波助瀾,濫用聯合國決議武力推翻主權國家政權,在一國內戰中選邊站隊、恣意而為……無不是“救世主”心態下的魯莽與放縱。

  美國等西方國家享有進退自如的回旋空間,從“阿拉伯之春”到“阿拉伯十年”或者“阿拉伯的1/4世紀”,“華麗轉身”來得很輕巧。但是,西亞北非陷入困境的國家找不到力挽狂瀾的力量,戰亂中逝去的生命更是無謂的冤魂。

  大國擁有非同尋常的實力。運用得好,自然可以更多地造福世界﹔一旦迷失方向,帶來的麻煩甚至災難也將是巨大的。從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到西亞北非動蕩和敘利亞亂局,慘重的代價不斷提醒世人:大國當自重,無視國際關系准則的強勢之舉著實要不得。

  西亞北非動蕩依舊,敘利亞內戰正酣,對地區穩定的沖擊加劇。當下,外部大國真正要做的,是放下傲慢與偏見,真心實意地支持地區國家自主選擇政治制度和發展模式,為通過政治途徑解決危機提供幫助。唯如此,才有可能減少類似“更名”的尷尬,減少種種不應有的代價。(鐘聲)

分享到:

(責編:李文慧)

相關新聞 >

視頻 >

  • 女毒販讓嬰兒吸毒女毒販讓嬰兒吸毒
  • 女生學校裡遭群打女生學校裡遭群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