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所謂“英雄不問出處”,在就業競爭面前,誰都沒有丹書鐵券。學歷歧視現象愈演愈烈,用人單位對求職者學歷查三代,不僅損害了普通高校畢業生的平等就業權利,而且破壞了正常的就業秩序。 |
頂著“清華博士”光環的陳達連續七個月求職未果。從二本高校的本科生到清華博士,陳達努力了七年。更讓陳達崩潰的是,由於用人單位“本科非985、211高校不予考慮”, 十次求職中的八次,他連第一道“簡歷關”都過不了。網友直呼“學歷查三代”、“出身歧視”讓人傷不起。
在現實就業生態裡,不僅低學歷者受歧視,非名校畢業生被小瞧,即使是清華大學博士,在求職中也遭遇學歷被“查三代”的尷尬。用人單位選人如此先入為主,唯血統論英雄,罔顧學生實際工作能力與后天成績,剝奪普通高校畢業生平等參與就業競爭的機會,坐實了一考定終身的高考制度,加劇教育與就業競爭的殘酷性,顯然難以服眾。不管是博士還是專科生,不管本科讀的是211、985學校,還是名不見經傳的學校,是騾子是馬牽出來遛遛。所謂“英雄不問出處”,在就業競爭面前,誰都沒有丹書鐵券。學歷歧視現象愈演愈烈,用人單位對求職者學歷查三代,不僅損害了普通高校畢業生的平等就業權利,而且破壞了正常的就業秩序。
毋庸諱言,近年來,隨著高校大量擴招,學歷的含金量降低是不爭的事實,好多畢業生有“學歷”之名無“學力”之實。也不可否認,相比普通院校, 211、985院校畢業生高考成績整體不錯,但是一考定終身的高考制度並不能全面反映一個人的綜合素質,更不能決定一個人的后天的發展。高考再重要也不過是一場考試,不能總是用這場考試來肯定或否定學生4年后、甚至更多年后的成績和能力。普通高校的實力與名氣盡管比不上211、985高校,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普通高校畢業生的工作能力與責任心就不如211、985院校畢業生。他們通過自己的后天努力,考上碩士、博士(還是清華博士),用人單位為何不能給他們搭建一個展示平台,給他們公平參與就業競爭的機會?
對此,一方面用人單位要反思人才觀,改革、完善人才選拔機制,摘下“學歷倒查三代”的有色眼鏡,科學考查求職者的實際工作能力與綜合素質,真正做到“唯才是舉”、“唯能是用”,不再盲目攀比員工學歷與畢業院校,肆意抬高就業門檻﹔另一方面,政府要帶頭清理、矯正自身用人歧視條款,營造公平就業的氣氛,讓公民平等參與就業競爭。比如公務員招考與事業單位招聘,就應帶頭破除學歷歧視,給普通院校畢業生與自考、成考文憑求職者一個公平競爭的機會。
更重要的是,政府要拿《就業促進法》等法律法規說事,既然制定了法律制度,職能部門就要升帳理事,提高法律制度的執行力。主動到一線查處違規用人單位,並認真受理舉報,不管是企業還是機關事業單位,誰違規處罰誰。讓用人單位出於歧視成本考慮,不願也不敢亂戴“學歷歧視有色眼鏡”,用法律制度的力量打破學歷血統論,改變清華博士求職被拒的用人怪現象。(欣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