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夢在心中,路在腳下,才是圓夢成才的內在驅動力,這是北大保安帶給我們的啟示之一。 |
在過去20年裡,北大保安隊先后有500余人考學深造,有的考取大專或本科學歷,有的甚至考上重點大學的研究生,還有的畢業后當上了大學老師。針對這一現象,北京理工大學教授胡星斗稱,“大學本來應當是開放的,應當引導社會觀念、社會潮流。現在只是有保安旁聽他們的課,拿文憑。我想未來應該更加走向開放,有更多的市民去旁聽他們的課,拿到文憑。
與一些在校大學生逃課和沉湎游戲的荒廢學業相比,北大保安“站著上北大”的勵志故事著實讓人感動和欣慰。他們向世人展示了新時代青年不泯理想、不甘平庸、立志成才的蓬勃朝氣和遠大抱負。“一個保安員,在辛苦的工作之余,能夠充分利用北大良好的學習資源,努力進取,提高自己,這樣的精神讓我欽佩。”北大校長周其鳳的由衷稱贊道出了人們的心聲。
在人們的常識性認知裡,“保安”不過是身處社會底層的草根一族,但北大保安卻不乏向上涌動、拼搏圓夢的勇氣和志向。他們守護著燕園,更守望著理想。相繼擁有“北大保安”、“北大中文系學生”、“支教老師”三個角色的甘相偉,以“起點不能決定終點”作為對其追夢成功的人生感慨,這既是對500余名保安考學深造勵志動力的生動詮釋,也是對時下風行於世的“起跑線”說的現實否定。夢在心中,路在腳下,才是圓夢成才的內在驅動力,這是北大保安帶給我們的啟示之一。
啟示之二,讓學習成為健康生活方式,讓每個人的價值體現最大化,應是人們不懈學習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誠然,獲取北大本科生、研究生的學歷文憑是北大保安的追夢目標,但如果從中讀出以名校文憑裝潢門面的意味,無疑是遁入了“文憑熱”的世俗偏見,貶低甚至曲解了“北大保安考大學”現象的正能量。事實上,盡管“文憑”不乏對成功的“標志”作用,但學歷並不代表能力,文憑也不等同於價值,“北大保安考大學”傳遞給社會更多的應該是倡導“繼續學習”和“終身學習”的信息。讀書的平台不必在名校,求學的目標更不為謀“文憑”。
應該說,北大保安是“勵志哥”,也是“幸運哥”。正是北大良好的教育資源、濃厚的學習氛圍和開放式的辦學模式,才使得他們有條件和機會進課堂蹭課,聽名師講座,泡圖書館閱讀。由此看來,堅持教育資源的開放與普惠,營造終身學習的社會環境,對於建設學習型社會、踐行“讓人人同享人生出彩機會”的公平理念至關重要。正如北京青年報評論員蔡方華所言,“如果整個社會都能像北大那樣鼓勵人們深造,如果每個小環境都允許人們通過奮斗改變處境,如果不同群體之間的平等交流更為通暢,就能喚醒更多人的進取渴望,一種活躍的、充滿希望的力量就會在時代回蕩。”這應該是北大保安上大學帶給我們的啟示之三,也是最大看點。(張玉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