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首頁評論時政台灣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創投吉林南粵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華商滾動
海外網>>評論

人民日報:簡政放權,開弓沒有回頭箭

2013年05月15日08:39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摘要:改革不可能一步到位。坦率地說,我們對政府職能的認識和定位,是隨著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而發展的。對哪些權力該“放下去”、哪些該“管起來”,有一個逐步探索、不斷校正的過程。

  “行政體制改革是經濟體制改革和政治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斷,道出“頭號改革”的深遠意義

  調整機構、轉變職能,可說是本屆政府的“第一件大事”。近日召開的國務院機構職能轉變動員電視電話會議,再次彰顯改革信心與決心:開弓沒有回頭箭,堅決打好攻堅戰。

  兩次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取消和下放133項行政審批事項……新一屆政府成立一個多月內,改革的重拳可謂勢大力沉。這場“自我削權”的改革之所以如此堅決,不僅因為中央高度重視、政府庄重承諾、社會廣泛關注,更因為它涉及改革的一個核心問題:政府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行政體制改革是經濟體制改革和政治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斷,道出“頭號改革”的深遠意義。作為深化行政體制改革的核心內容,“轉變政府職能”承擔著政治與經濟的雙重使命,沿著這個邏輯,放權與限權,必然“不可逆轉”。

  實際上,這一過程早已開始。從黨的十四大以來,政府機構前后七次規模較大的改革,無不圍繞放權展開。1982年國務院機構達100個,而現在這一數字是25個,“煤炭工業部”、“外經貿部”等成為歷史名詞,都生動地表明:機構改革、職能轉變的過程,就是政府管得越來越少、權力越來越小的過程。從家庭聯產承包到國有企業改革,從推進分稅制到培育社會組織,正是不斷地向個人放權、向市場放權、向地方放權、向社會放權,激發了市場、地方和社會的創造活力,增強了經濟社會發展的內生動力。

  改革不可能一步到位。坦率地說,我們對政府職能的認識和定位,是隨著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而發展的。對哪些權力該“放下去”、哪些該“管起來”,有一個逐步探索、不斷校正的過程。我們有過“一放就活”的成功實踐,也有過“一放就亂”的深刻教訓。醫療、教育等領域“過度市場化”的傾向,食品、環境等方面“監管不到位”的缺失,提醒我們,政府轉變職能必須有放有管,有退有進。放下那些不該管、管不好、管不住的事,守住那些應該管、能夠管、必須管的事,處理好“政府之手”與“市場之手”的關系,才能更好地保持平衡,穩健前行。

  “兩隻手命題”,是中國30多年改革歷程中的核心命題。協調好看得見的手與看不見的手,既是改善公共治理、打造現代政府的內在要求,也是提升政府公信、做到取信於民的有效保障。李克強總理在要求“把該放的權力放掉”的同時,也強調“把該管的事務管好”。放,絕不是大撒把,比如食品安全、比如能源發展,都需要政府這隻手更多著力。正如十八大報告強調的,政府職能轉變,目標是創造良好發展環境、提供優質公共服務、維護社會公平正義。

  回首過去,改革的推進,經濟基礎的發展,一次次對上層建筑提出新的要求,實踐中不斷深化的認識,推動著我們黨轉變政府職能的步伐。波瀾壯闊的中國改革歷程,正是逐步劃定政府與市場邊界、逐步厘定政府與社會關系的過程。以經濟改革為核心,調整不適應的上層建筑﹔以解放生產力為軸心,改造不協調的生產關系,我們才摒棄了“階級斗爭為綱”的錯誤觀念,推動了社會主義與市場經濟的歷史性結合,造就了中國道路的不斷完善。經濟改革與政治改革的“協同推進”,已經成為中國改革的重要特征,體現著改革者的敏銳洞察和深刻自覺。

  從這個角度看,在發展的關鍵時刻、改革的重要關頭,大刀闊斧推進國務院機構改革,確為充滿“智慧和勇氣”的務實之舉。這不僅是政府職能的再次調整,更是包括政治、經濟等領域改革“頂層設計”的重要棋子。正如習近平所強調的,這一改革“是增強社會發展活力的必然要求”。以改革促進轉變、以轉變推動改革,進而找到政府、市場和社會的最佳銜接點,為權力劃出一個明確的邊界,這何嘗不是政治體制改革的重要一招?

分享到:

(責編:李文慧)

相關新聞 >

視頻 >

  • 女毒販讓嬰兒吸毒女毒販讓嬰兒吸毒
  • 女生學校裡遭群打女生學校裡遭群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