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8-21 10:14:00|來源:人民日報|字號:
一個並不產礦的地方,卻變身全國知名的“有色金屬之鄉”,大周鎮的發展之路耐人尋味。分析原因,最關鍵的莫過於,在其發展過程中,市場發揮了決定性作用,政府則實現了有效的“補位”。
從大周鎮的實踐路徑來看,僅靠市場走不遠。最初的大周,“家家點火,戶戶冒煙”,“小、散、亂”問題突出,周邊環境一團糟。然而,僅憑政府也做不大。當大周被確定為國家循環經濟試點單位,相關支持政策固然不少,但高標准節能環保方法也提高了企業的生產成本。怎麼辦?
隻有市場與政府握手,才能走得更遠。於是乎,健全回收網絡、規范交易市場、培育回收加工龍頭企業……最終,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了決定性作用,並且更好地發揮了政府作用,大周的產業鏈條延伸了,污染排放減少了,政府、市場以及當地群眾取得了多贏。
再生資源回收利用是我國資源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戰略新興產業的一部分,也是緩解資源環境約束的重要途徑。然而,這一行業目前還面臨著企業規模小、技術水平和資源能源利用效率不高等問題。如何最大限度地促進節能減排和資源高效利用,大周的嘗試提供了一條可循之路。
補位 循環經濟試點 政府作用 大周鎮 回收網絡 再生資源回收 污染排放 點睛 龍頭企業 能源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