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網首頁移動客戶端評論資訊財經華人台灣香港歷史社區視頻雲南新加坡滾動

海外網海外網>>評論>> 正文

學費漲價撐不起高等教育的象牙塔

2014-08-23 00:02:00|來源:紅網|字號:

“收費水平基本在城鄉居民可承受范圍之內”,針對部分省份啟動學費標准調整工作,教育部財務司負責人今日做出回應,“各相關省份均能按照國家規定,嚴格履行成本監審、價格聽証、收費公示等程序,努力做到科學核定生均培養成本、廣泛征求社會各方意見、主動公開收費標准。”

如同水費、電費不斷漲價,隨著物價總體水平的上漲,高校學費漲價本身不是問題。但細想,高等教育作為大教育的一個部分,政府是辦學的主體,對高等教育的投入由學生來承擔,不僅主體責任缺失,更會對整個社會文化素質的提高產生不利影響。

就現實的情況來看,對高校畢業生的就業推行社會化,就業自主,政府引導,政府已經甩掉了就業的包袱,這一點經過多年的磨合,取得了社會的普遍認同。對高校教育的經費投入,作為辦學主體的政府,不採取措施主動責領,任由一些地方以“收費與家庭戶均收入比”說事,認定“收費水平基本在城鄉居民可承受范圍之內”而漲價,由學生來承擔,實際上是高等教育經費投入認識上的誤區。

如果漲價是用於辦學,那學費無疑是在出資入股,是社會和政府在合資辦學。如果是這樣,那是不是交了高價學費的人,以后會成為股東而分紅?可事實並非如此,不僅學費千秋萬代長交不懈,而且從未有過父親讀大學交了錢,子女讀大學分紅少交學費的事情。既然不是合伙辦學,那政府的投入為何又要學生來買單?再說,如果把教育當成一種產品來出售,那政府辦學主體的義務又何以體現?

其實,作為高校經費要靠收高價學費來補充,不外乎兩種原因,一是政府的公辦高校太多,手長衣袖短,沒有錢又要硬撐,政府投入不足學校隻能在學費上打主意,漲價也就順理成章﹔二是高校經費開支缺乏監督,說不足就不足,說漲價就批准,沒有必要的制度規范和形成機制。就是教育部這位負責人的說法也僅僅是在“判斷居民家庭分擔高等教育費用實際承受能力”而得出“收費水平基本在城鄉居民可承受范圍之內”的結論。如此說,那是不是錢多的人就該交得更多?這顯然不乏牽強。

要解決高校經費方面的問題,一是要堅持政府的主體地位不動搖,政府該投入就得投入﹔二是要嚴格控制和減少公辦高校數量,政府有多少錢辦多少事,好大喜功不可取﹔三是強化對高校經費的監督管理,無論是政府投入還是學費收入,支出公開透明。如果這幾方面工作做好了,再高的學費公眾也能接受。否則,單靠學費漲價怎麼也不能撐起中國的高等教育。

文/鐘爍明

(責編:牛寧)

分享到:

分享到唐人街BBS

學費標准,漲價,高等教育經費,辦學,高校學費

評論時政國際娛樂文史地方華商

熱圖>

最新熱點>

媒體:中央巡視與專項追逃內外聯動反腐

娛樂炫圖>

最新排行 >

史海鉤沉>

精選圖片>

視頻>

論壇熱帖>

猜你喜歡>

最美中國名校“校花”巡禮—吉林篇(高清)

閻錫山在山西的最后時光(組圖)

評論|資訊|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滾動

新加坡|雲南|吉林|紅色|南粵|中原|書畫|絲路|魯東|創新|創投|成渝|贛鄱|錢江|食品|IP電視|華商|紙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