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8-23 08:41:00|來源:環球時報|字號:
環球時報8月23日電 日本《外交學者》雜志網站8月21日文章稱,今后幾十年,中國和世界其他國家面臨的最重要問題或許是,中國將如何在全球使用日益增長的權力(假設中國實力會繼續增長)。中國會像全球領袖一樣行事嗎?如果是,進行什麼改革才能扮演好這個新角色?現在,中國國內對這一問題正進行激烈的辯論。
簡言之,這場辯論在強調“韜光養晦“的人與強調“奮發有為”的人之間展開。辯論本身並不新,但激烈程度前所未有。當然,韜光養晦派並不完全忽略奮發有為派的因素,反之亦然。中國外交的這兩大派別的主要差別,在於側重韜光養晦還是側重奮發有為。
辯論有多激烈,從不久前羅援少將與前大使吳建民進行的電視辯論可見。兩人的主要辯論點是,中國的國際安全環境是否發生了根本變化。吳認為,現在仍是“和平發展”時代,而羅認為中國的安全環境在惡化。吳不認為戰爭臨近,因此中國應專心於發展,而羅的主要論點是中國應做好打仗准備。兩人的觀點都有一定道理,但關鍵在於如何正確評估中國當前安全環境並做出相應行動。對於威脅,過於強硬或過於淡然都不好,而尋找其間的平衡向來不易。
一個相關問題是應如何改革中國的外交政策。清華大學的閻學通認為,中國外交需要重大改革,理由不少。他認為中國外交改革應在如下幾方面進行:隨著與別國沖突的可能性增加,中國外交應直面而非回避沖突;中國應盡力發展而非維持“戰略機遇期”,因為等待戰略機遇期是被動的;中國應開始影響而非僅融入國際社會,因為中國現在有實力這樣做;中國應改變不結盟政策,努力確立一個“命運的共同體”。
另一名中國學者、中國社科院的徐進呼應閻的改革提議,呼吁破除中國外交的幾個誤區,比如:中國應保持低調;中國不應結盟;中國不應充當領袖;中國不會成為超級大國;中美關系是最重要的;中國外交應服務於中國的經濟發展。徐認為,應丟棄上述6個錯誤觀念,因為新時代要有新觀念。
對於這些辯論,有一點是清楚的:無論中國是否對外交採取新的、更主動的政策,國際環境和中國自身實力都變了。中國確實需要一個新的大戰略,這愈發成為共識,有爭議的只是這個大戰略的內容。(作者陳丁丁,喬恆譯)
原題:中國外交需要重大改革
中國的外交政策 日媒 戰略機遇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