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網首頁移動客戶端評論資訊財經華人台灣香港歷史社區視頻雲南新加坡滾動

海外網海外網>>評論>>原創評論>> 正文

全球“去美元化”大幕開啟

2014-08-25 06:47:00|來源:海外網|字號:

摘要:國際金融危機以來,美國實施大量的量化寬鬆,不但進一步加劇資本流動風險和本幣匯率的波動性,也使各國在“美元陷阱”中越陷越深。

  隨著美歐對俄金融制裁力度加大,以及美俄對峙升級,俄羅斯宣布將致力於在全球范圍以盧布來出售自己的石油和天然氣,而放棄美元。全球“去美元化”進程正在加速,人民幣國際化恰逢其時。

  俄羅斯“去美元化”不僅處於地緣政治的考慮,更有經濟和金融上的反制。根據世界貿易組織(WTO)發布的數據,俄羅斯前五大商品出口市場中沒有美國,對美出口佔比也還不到3%。但是,俄羅斯出口商品中燃料、農產品以及礦產品佔到四分之三,這些通常仍以美元計價。這意味著,一方面,美俄兩國的經貿聯系並不緊密,另一方面,俄羅斯很大程度上受制於“石油美元”。因此,逐步“去美元化”也是俄羅斯近幾年的重要戰略舉措。

  20世紀下半葉以來的幾十年裡,一直被稱為“美元世紀”,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當今全球市場體系的許多規則和制度的制定都與作為世界貨幣的美元密切相關,從而形成了美元霸權體系。在全球化浪潮中,世界上的主要經濟體分裂成三類國家:以美國、歐盟和日本為代表的資本和消費型國家,以中國和印度為代表的生產型國家,以及以中東、俄羅斯、巴西、澳大利亞為代表的資源型國家。也有人將這三類國家形象地比喻成“知識生產的頭腦國家、物質生產的軀干國家、資源供應的手腳國家”。

  這種日益密切的全球分工體系,盡管使全球生產效率得到極大提升,促進了全球持續20多年的經濟繁榮,但也使全球化的“盈余”分配結果更為懸殊:美國、亞洲新興國家、石油國家就成為全球經濟失衡的三極。而后兩類國家靠輸出廉價商品、勞務和資源,創造了大量的“商品美元”和“石油美元”,形成了“美元-石油美元-商品美元”的三角關系,使全球供需和分工體系不得不維系在美元體系上。

  尤其是從“商品美元”和“石油美元”回流來看,大多數商品出口國和資源出口國剩余的美元需要尋找投資渠道,又因美國擁有強大的經濟實力和發達的資本市場,“商品美元”和“石油美元”以回流方式變成美國的銀行存款以及股票、國債等証券資產,填補美國的貿易與財政赤字,從而支撐著美國的經濟發展。美國以其特殊的經濟金融地位,維持著“商品美元”和“石油美元”環流,使美國長期呈現消費膨脹外貿逆差和大量吸收外資並存的局面,美國經濟亦得以在這種特殊的格局中增長。

  相反,新興國家的金融市場大多欠發達,金融體系比較脆弱,在對外交易中長期依賴儲備貨幣進行計價、結算、借貸和投資,貨幣錯配帶來的匯率和資產風險不可避免,風險將越來越多地由新興市場國家承擔。由於新興市場貨幣大都盯住美元,貨幣政策的自主性被嚴重削弱。特別是國際金融危機以來,美國實施大量的量化寬鬆,不但進一步加劇資本流動風險和本幣匯率的波動性,也使各國在“美元陷阱”中越陷越深。

  2008年以來,作為美國“后花園”的拉美國家最早在貿易和融資等領域出現了明顯的“去美元化”傾向,減少美元在貿易以及在各國資金存貸和市場融資中的比例。近兩年,新興經濟體之間日益頻繁地展開深入的貨幣互換,中國最為活躍。與此同時,金融危機也導致全球市場尋找替代美元的新貨幣: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把特別提款權規模增長了近十倍﹔中國、俄羅斯等5大發展中國家牽頭成立的金磚國家銀行直接對抗美元霸權。凡此種種,都顯示出“去美元化”進程,無論是在深度還是廣度都在加速展開。

  對人民幣而言,“去美元化”的過程就是人民幣國際化的過程。2013年中國GDP佔世界總量達到12.4%,對外貿易佔世界貿易額的11.4%,其中貨幣進口中人民幣結算比例達17.5%,人民幣也已成為全球第七大支付貨幣和全球第九大交易貨幣。但是,“去美元化”依然任重道遠。人民幣國際化要真正引領中國由貿易大國、金融小國走向貿易強國和金融強國中發揮更重要的作用。

  (張茉楠,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研究員,海外網專欄作者)

    海外網評論頻道原創,轉載請注明來源海外網(www.haiwainet.cn),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責編:邱天人)

分享到:

分享到唐人街BBS

評論時政國際娛樂文史地方華商

熱圖>

最新熱點>

媒體:中央巡視與專項追逃內外聯動反腐

娛樂炫圖>

最新排行 >

史海鉤沉>

精選圖片>

視頻>

論壇熱帖>

猜你喜歡>

最美中國名校“校花”巡禮—北京篇(高清)

閻錫山在山西的最后時光(組圖)

評論|資訊|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滾動

新加坡|雲南|吉林|紅色|南粵|中原|書畫|絲路|魯東|創新|創投|成渝|贛鄱|錢江|食品|IP電視|華商|紙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