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2-24 09:55:00|來源:海外網|字號:
臨近春節,在外漂泊的億萬年輕人將踏上歸鄉的旅程。對他們中的不少人而言,“回家”既讓人感到溫暖,同時也感到一種壓力。相對於父老鄉親很高的期待,“沒臉回家”成為一些年輕人的感受。這種心態需要關注。(12月24日 人民日報)
春節回家是千百年遺傳刻下的基因,是家鄉永恆不變的召喚。無論路途有多麼遙遠,都擋不住游子歸鄉的腳步。元旦臨近,春運的熱潮也將“扑面而來”,身處他鄉的過客都在籌劃著歸鄉的旅途。然而,在外漂泊的億萬年輕人對於“回家”既感到溫暖,也感到“沒臉”。
據調查,農村大學畢業生群體有成為社會“夾心層”的趨勢。因城鄉教育不平衡和缺乏社會資本,農村家庭普通本科畢業生面臨著就業困難,失業率達30.5%。同時,由於絕大多數農村畢業生來自普通農家子弟,他們更是面臨著自食其力、資助家庭的現實壓力及在城市成家立業的長遠壓力,這讓他們力不從心。
此外,改變命運的期望和親人的期待阻斷了農村大學生返鄉的“退路”。在這個“畢業即失業”的年代,大學生不斷“貶值”,就業市場的困境已成現實。然而,對於農村家庭來說,教育是改變命運的唯一途徑,也曾讓其傾其所有。所以,農村畢業生寧可當“蟻族”,也不願回鄉。
春節回家本該歡歡喜喜,實不該“沒臉回家”。要解決“沒臉回家”的問題,不僅需要農村大學生及其父輩轉變思想觀念,更需要國家發力。現如今,城鄉二元結構是大學畢業生就業的瓶頸問題,隻有在經濟建設的指導思想上掃除城鄉分離的障礙,統籌經濟發展,才能使人才能夠在城鄉之間自由流動,“沒臉回家”的現狀才會改變。
“有錢沒錢,回家過年”。莫讓“沒臉回家”成為春節歸鄉之殤。(劉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