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2-25 10:01:00|來源:海外網|字號:
摘要:歷史車輪的前進,總是由改革者不斷撬動的。農村的改革仍在繼續,發展也將不期而遇。 |
【編者按】
12月22日至23日,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出席會議並作重要講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張高麗出席會議。
兩位政治局常委、兩位國務院總理坐鎮,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在平安夜前夕圓滿落幕。
之所以趕到年末之前召開,是會議內容決定的。1982年—1986年,連續五年,中央發出的第一份文件,內容都是關於“三農”問題。此后,“一號文件”也就成了中央重視“三農”問題的一個標志。與之相關的,是一年一度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一般來說,“一號文件”的討論稿,首先要在這個會議上討論通過。
農業發展是此次會議聚焦點
這次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延續了2013年以來的“高規格”,兩位常委出席,總理作講話。而過去大部分時候,會議是由分管農業的一位副總理出席並講話。而剛剛結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更是專辟一段講述“新常態”下的農業。怎麼突破發展的“一步之遙”,演好“智取威虎山”的大戲,這兩次會議劃定了路線圖。
高規格的背后,是“三農”發展的新形勢,也就是在制度約束逐漸解除之后,農業怎樣發展提上了議事日程。無論是土地確權,用一紙權証喚醒了沉睡的土地資本,真正把土地承包經營權變成農民的財產權和收益權﹔還是戶籍改革向前邁進,《居住証管理辦法》公開向社會征求意見,流動人口能夠享受和現居住地居民同等的待遇,在框架不斷確立、制度不斷理順之后,老百姓的期盼,更加指向農業怎樣才能成為“聚寶盆”。
當然,歷史車輪的前進,總是由改革者不斷撬動的。農村的改革仍在繼續,發展也將不期而遇。這裡面,機會可多著呢。
“手上有錢”的人有錢可賺
那麼,問題來了,到底咋發展?
出路就是農業現代化。話剛說出,估計就會有微友說:喂!太抽象了!別急,話還沒說完。會議對發展作出了三個判斷:最大的群體有巨大的消費潛力、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有巨大投資需求、農業產業可以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
如果感覺還是有些太抽象,評論君就和您掰扯一個故事。
11月的時候,李克強主持召開了一次經濟形勢專家和企業負責人座談會。在“直截了當談問題、提建議”的鼓勵下,京東掌門人劉強東把發言稿丟在了一邊,闡述了農村市場迅猛發展的利好。“我們在農村調研,發現隻要在農村網購半年以上的人,家裡50%以上的消費都是在網上,遠遠超過城裡人”“自營快遞,在人口密集的地方,每個村子都有”……
過去,一來,是農民收入不足,消費能力不足,不願消費﹔二來,沒有足夠的保障,很容易因病致貧、因病返貧,不敢消費﹔三來,農村與外界聯系不夠通暢,很多農村,村裡僅有一個小賣部,電商物流也很難直達村裡,不能消費。在農民收入提高的基礎上,農民作為最大的群體,具有巨大的潛在消費能力。
更能說明問題的,是數據。我國現在在農村居住的人口有近7.5億。以今年前三季度為例,全國農村居民人均現金收入8527元,人均消費支出則達到了4902元。可以粗略一算,哪怕農村居民人均支出上浮100元,都將是極大的消費數據。
廣大的農村市場,也催生出了“淘寶村”。經營場所在農村地區,以行政村為單元﹔電子商務年交易額達到1000萬元以上﹔本村活躍網店數量達到100家以上,或活躍網店數量達到當地家庭戶數的10%以上,符合這三個原則的,就可以定義為“淘寶村”。全國現在有“淘寶村”211個。有了“淘寶村”,農村的各種農產品不僅可以通過電商平台直達各家餐桌,甚至可以做長產業鏈。以前是直接賣鮮果,現在可以做果汁,做蜜餞,做果酒……同時,還會帶動物流業、電商等新業態在農村的發展。
不僅如此,土地確權以后,流轉更加有保障,也催生了農場等新的投資熱點。資本下鄉,投資基礎設施、做長農業產業鏈、促進農村消費、激發新業態,都是農業現代化的題中應有之義。
“沒臉回家”的年輕人“有臉回去”
這次會議,有一個新的提法,就是推動“物的新農村”和“人的新農村”建設齊頭並進。農村發展,說到底,是要讓人得到發展。
習近平在去年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的講話,“誰來種地”的問題被單獨列出。“誰來種地”的問題,說到底,就是農村空心化的問題。大量青壯年勞動力外流,隻剩下386199部隊,“出去的不願回鄉干農業,留下的不安心搞農業”。人們不願意留在農村,農村缺少勞動力,不僅會威脅糧食產量,還有害傳統農耕文化的保護和傳承。正因此,習近平才一再呼吁“不能名為搞現代化,就把老祖宗的好東西弄丟了!”
勞動力單向從農村流向城市,也不是沒有原因。大城市發達,機會多﹔農村落后,相對機會少。更別說傳統觀念上,不少家長認為在城市“發展”才是成功的標志,回到農村,甚至回到二、三線城市,都是一種“失敗”。正是這些因素的疊加,造成了年輕人“沒臉回家”。
觀念的轉變,總是需要一定的基礎,比如農村的發展、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基礎設施更加完善,公共服務更有保障,讓更多的年輕人願意回到農村﹔比如,新產業、新業態在農村的發展,讓回到農村,也有事可做、有打拼的機會﹔再比如,農村產業鏈的延伸,能夠就地吸收農村剩余勞動力,讓其不用再做“北漂”“蟻族”,等等。而這,都是“人的新農村”應有的探索。
“瑞雪兆豐年”,冬天的大雪,下面總是蘊藏春天的力量,而這將是來年豐收的根蒂。同樣,寒冬裡的政策暖意,也將為“三農”邁開新的腳步,注入新的動力。(文/黨報評論君 【聊政事兒】)
中央 農村工作會 農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