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2-25 10:21:00|來源:海外網|字號:
摘要:學習小組與你故地重游,告訴你一個給了16歲少年7年生活磨礪的小村庄,一段國家領導人與人民的命運交響曲。 |
【學習小組按】
學習小組(微信號:xuexixiaozu)在年終誠意獻上特別策劃:習近平走過的路。今天是本系列的第二輯:處級干部篇。
習近平在正定度過了怎樣“不尋常的3年、非同一般的3年”?一個不講吃穿、不端架子,年紀輕輕的縣委書記,為什麼那麼有威信?離開正定這麼多年了,為什麼當地干部群眾一直念念不忘?
正定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三關雄鎮、神京鎖鑰、八方交匯,位於北京以南240公裡,石家庄以北15公裡。
1982年4月初,正定縣委大院來了一位高大魁梧的小伙,他身著褪色軍服,背著簡單行囊,住進了辦公室。
他就是習近平。
“他來了,成為正定人民的一分子,帶來了智慧和理念,帶來了改革的春風,更帶來了正定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希望……”
正定翻身記
1981年底,正定人均年收入僅148元。“農業學大寨”先進縣的錦旗高懸在縣委的會議室裡,而老百姓卻不得溫飽。面對這個“高產窮縣”,習近平的心情十分沉重……
“我是來學習的,希望得到你們的幫助和指教。”到正定以后,習近平沒有坐在辦公室,他走訪座談,進村入戶,虛心向每一位同志請教。
正定的老同志曾評價習近平:平易近人、沉穩、健談、自信、謙和﹔是位年輕干部,但做事老練成熟﹔工作既嚴肅認真,又密切聯系群眾。
“吃飯問題是解決正定問題的當務之急”。習近平通過調研發現高征購造成正定農業結構比例失調,他跑省進京,向上級部門反映困難要求減少征購任務,為“正定人民立了一大功。”
老百姓吃飽了,還想富起來。在習近平的推動下縣委和縣政府決定先搞“大包干”試點,再全面推廣,開創河北省的先河。
此外,習近平還和縣委班長一道開展大討論,發展“半城郊型經濟”,發展多種經營,發展經濟作物和鄉鎮企業,讓正定經濟效益大增。
1984年6月17日,《人民日報》發表了《正定翻身記》,肯定正定所作的嘗試。
正定騰飛記
1984年4月,在正定改革如火如荼時,習近平同志牽頭制定了縣委工作大綱。1985年,縣裡又制定了《正定縣經濟技術、社會發展總體規劃》,提出了正定經濟“三步走”發展目標與發展方針。正定開始走向新的輝煌……
“栽上梧桐樹,引得鳳凰來”,根據習近平同志提議,1982年,正定對全縣知識分子進行大普查,建立“人才賬”,刊登“招賢榜”,獻上“定心丸”。他說,看待人才貴乎正,使用人才貴乎當,培養人才貴乎周,招聘人才貴乎廣,才集賢眾,方能振興經濟。
1985年,習近平曾經帶領代表團去美國馬斯卡廷考察農業技術。圖為習近平和代表團一起拜訪當地居民珍妮特·勞奇的家。2012年2月14日,習近平訪問美國,重游艾奧瓦小城馬斯卡廷。
1983年,中央電視台籌拍大型電視連續劇《紅樓夢》,尋找地方政府共建“榮國府”臨時外景基地。習近平馬上派人聯系,很快達成協議。景區1986年順利竣工,1987年當年有130萬人次前來參觀游覽,旅游收入1761萬元,開創了旅游業“正定模式”。
習近平回正定
1991年、1993年和1997年、2005年、2008年,習近平曾五次回到他工作和生活了1000多個日日夜夜,與鄉親們朝夕相處的正定縣。
習近平在正定看望了30多年前在一個班子一起工作的老同事。他說,正定是我從政起步的地方,這裡是我的第二故鄉。
習近平在正定塔元庄村與鄉親們座談時說,作風問題關系黨的生死存亡。 一個人不論活到多大歲數,最寶貴的是歷經滄桑仍懷有赤子之心。同樣,我們黨成立90多年了,執政60多年了,最寶貴的是要永葆青春、 永葆生機活力。這就要不斷改進作風,不斷改革創新,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
自學參考:
(1)《習近平在正定》,河北日報
(2)《同呼吸才能心相印——習近平在正定工作期間堅持群眾路線紀實》,河北日報
(本文為微信公號“學習小組”獨家授權海外網發表,如有轉載務必注明來源“海外網”)
【相關閱讀】
學習小組 習近平 農村 縣委書記 正定 處級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