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2-27 00:02:36|來源:紅網|字號:
眾所期盼中,醞釀了7年的養老金“雙軌制”改革終於破局。23日,國務院副總理馬凱向全國人大常委會作關於統籌推進城鄉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工作情況的報告時透露,機關事業單位與城鎮職工統一的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方案已獲通過,這也意味著養老金雙軌制將進行改革。(12月26日《新京報》)
雖然這僅僅“意味著養老金雙軌制將進行改革”,但問題也就來了,多名專家表示,養老金雙軌制改革方案將涉及一系列細節問題,如國家財政如何支撐、如何補齊公務員此前“欠繳”的養老金賬戶、機關事業單位養老標准怎樣跟企業對接等。看上去,養老金改革並未做到未雨綢繆,而像是尚不知深淺的“試水”。而且,從涉及的“難題”來看,不像是在追求公平上的設計,而是如何保障公務員群體既得利益的布局。
這是不是相關專家因不了解“高層設計”的杞人憂天?但從相關具體表述來看,確實難題重重,舉步維艱。因為,養老金改革,無意間引發了對需要“並軌”的“專列”的解構。所謂“專列”,就是在養老金雙軌制下,公務員群體乘坐的免費“快車”。以往,公眾對養老金雙軌制的不滿,僅限於公務員群體的“免費”,而一旦因“並軌”而對其解構,才發現這輛“專列”上的“輜重”。
通過對“專列”的解構,一個關鍵“部件”首先展現,那就是“替代率”,即退休養老金領取水平與退休前工資收入水平之間的比率。這就在表面上公務員不繳納養老金的不公平上,涉及到不交反而多得的更大不公平。以北京2011年的標准為例,當年公務員、事業單位職工的平均月退休金,約相當於退休前工資水平的80%﹔而城鎮職工的養老金替代率卻隻有50.3%。按理來說,這應該屬於“並軌”的一個“岔道口”,但卻成了“並軌”的一個障礙。據說隻有“公務員的新養老金標准的整體替代率不低於改革前的水平,才能破除改革阻力,讓公務員群體樂於接受。”這足以讓希望通過養老金“並軌”實現相關公平的公眾始料不及。
還有一個關鍵問題是,“並軌”對“專列”來說,還缺了一個“部件”,那就是“補齊欠賬”。這個“並軌”成本誰來買單?無論是地方財政還是中央財政,但經專家測算,這個改革成本可能相當於全國一年的財政收入,也就是相當於納稅人一年為國家白干。可想而知,在養老金雙軌制下,納稅人光公務員養老金一項,就背負了多少稅賦。雖說這些問題無需深層思考就明擺著的,但對於呼吁養老金改革的大多數公眾而言,似乎是一次有關社會不公的深層解剖。
然而,當把這些作為養老金改革的難題,已經脫離了改革的意義。任何一項改革,如果不觸動既得利益者的“奶酪”,改革必然流於形式。如果養老金改革結果,以不低於公務員改革前的收入水平為標准,從而讓公務員群體樂於接受,這樣的改革不就像把“專列”刷成“綠車皮”?而且連“油漆”都要納稅人買單。不僅如此,傳說中的“預計公務員要普漲工資,通過漲工資彌補改革帶來的利益損失”,以及職業年金,再次讓既得利益群體獨享改革“紅利”。那麼,養老金改革還有什麼實際意義?無非是讓公務員與普通職工進同一個“食堂”大門,但普通職工的餐桌上仍舊清湯寡水,公務員卻照樣葷素齊全。這樣的“並軌”還是“同軌不同車”,豈不與養老金改革的初衷背道而馳?
文/知風
(辣味時評,一掃就行!歡迎各位親愛的作者關注紅辣椒評論官方微信!同時官方微信平台將不斷推薦展示優秀作者!)
(來源:紅網)
並軌,專列,難題,解構,養老金替代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