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日,广州小学开始统一报名。一些学生家长为让孩子上名校都提前开始守候。一名家长为孩子上名校,将其户籍挂在了公厕。(5月13日《广州日报》)
其实,为了上名校,不惜托关系走后门将户口挂到名校周边,甚至出现户籍挂在公厕的事件并不新鲜,问题是这一现象目前看来并未改观,而且还是在近几年人口出生率下降的背景下出现的,让人担忧。
“名校”之所以如此受到青睐,说到底是教育资源配置的严重不均衡,导致这些学校占用了过多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要上好的小学、初中,动辄仍需以万元计,一些家长不惜拿出家中非常有限的积蓄,甚至有的“倾家荡产”。
“户籍挂公厕”是向往优质教育资源的无奈“创新”,这种创新,对不少家庭来说,就有可能“节省”巨额的择校费用,更能让孩子真正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出现“户籍挂公厕”,固然与户籍管理部门工作粗疏,与家长对孩子的上学的期望过高有关,但一个根本问题是,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作为一向为孩子包办并且过分关注孩子学习成绩的今天,哪个家长愿意让孩子在进校园时就输在起跑线上?
的确,完全改变校际差异,让所有学校百分之百一样,是不太可能的。但是,相关部门能否真正狠下心来,在统一加大各地区、各学校的教师待遇之外,在继续不断弥补“差校”“弱校”的硬件的同时,真正加大对这些学校的师资方面的扶持力度?比如,让“名校校长”来担任这些学校的校长,让名校的教师真正能按“名校”优秀教师的比例来配比那些薄弱学校,甚至让同一城市、同一地区之间的教育教学资源最大程度地共享?这些都不妨一试。
(张东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