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首页|

 

 

六盘山女孩的“诺贝尔之约”

2012年06月02日12:14    来源:海外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手机看新闻

  • 打印
  • 网摘
  • 纠错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间
  • 分享
  • 推荐
  • 字号
扎着马尾、面孔黑红的杨凡娜,一点也不平凡。16岁的她是杨堡村第一个见到诺贝尔奖得主的人。“我能来南京大学参加‘诺贝尔奖之约’,家里人都很自豪。”杨堡村是宁夏回族自治区隆德县温堡乡一个普通村子,位于六盘山脚下。村里大多数人,并不知道诺贝尔是谁,也不清楚诺贝尔奖是什么。
 
5月19日晚,南京大学一报告厅里,杨凡娜等60余名高中生,期待着4位诺奖得主的出现。他们分别是:1988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德国生物化学家罗伯特·哈博,2004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以色列科学家阿龙·切哈诺沃,200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法国文学家勒·克莱齐奥,2011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以色列科学家丹尼尔·舍特曼。
 
杨凡娜接到通知之前,无论如何也不敢想,自己能见到诺奖得主。掌声中,他们出现了,最年轻的已65岁,最大的75岁。而台下学生大多十五六岁。这是跨越大洋,跨越文化,跨越年龄的“诺贝尔奖之约”。
 
杨凡娜早就知道牛顿的故事,而第一次见到“活生生的牛顿”——诺贝尔奖得主,还是难掩激动,与诺奖得主零距离接触,是多少人的梦。会议室内,一双双手举起,孩子们用流利的英语与诺奖得主问答。诺奖得主介绍了求学经历和人生经验,回答了孩子们的各种问题。
 
和隆德县同学比,她英语好,胆子大,而在中东部同龄人面前,她有些拘谨。不像北京八中的刘欣然,能毫无障碍地听懂诺奖得主的英文讲话,杨凡娜只能听懂一部分;不像江苏镇江中学的朱秋秋,敢围着勒·克莱齐奥与他聊老舍和《新月》,杨凡娜并没有靠近诺奖得主,尽管就在眼前。
 
“我喜欢南京大学,以后想读电子方面的专业。”杨凡娜有自己的梦想。在她看来,电子专业“热门”,能挣钱。她所喜欢的南京大学越来越国际化,诺奖得主阿龙·切哈诺沃已成为这所学校化学与生物医药科学研究所所长,另一诺奖得主勒·克莱齐奥也有望加盟南大,“办中国最好的本科教育”是南大努力的方向。
 
一场看似偶然的相遇,或将改变一个孩子的一生。除了杨凡娜,在中国西部,还有更多的孩子,需要走出他们的“六盘山”,需要更多的高校为他们创造这样的相遇。(陈振凯)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2年06月02日   第 08 版)
 
(责编:邹雅婷)

  • 打印
  • 网摘
  • 纠错
  • 商城
  • 分享
  • 推荐
  • 字号
浏览过此新闻的网友还阅读了以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