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首页|

 

 

郭元鹏:安全第一 “中国式接孩子”没问题

郭元鹏

2012年10月22日15:41    来源:北京晨报     手机看新闻

  • 打印
  • 网摘
  • 纠错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间
  • 分享
  • 推荐
  • 字号

继“中国式过马路”之后,“中国式接孩子”又成网络热门话题。南京华侨路茶坊将这一话题置顶到首页,立即引来众多网友的跟帖热议。而类似的话题,在全国各地的论坛中,也都吸引了众多家长吐糟。事实上,每到下午放学时间,全国各地小学门口,便会上演“中国式接孩子”。在记者配有2张照片的报道中,我们看到在南京鼓楼区第一中心小学门口附近马路上满是接送孩子的家长,其间各种交通工具都有,自行车、三轮车、电动自行车、小车,大人、学生混迹其间,把一条宽阔马路塞得满满当当的,人流和车流散向各个方向,毫无秩序可言,给城市造成了很大拥堵,让路人苦不堪言。

(10月20日《扬子晚报》)

赞成:目前放手不现实

结合目前的环境来说,“中国式接送”没有什么问题。最起码,让我们的家长放开孩子的手目前还不现实。这不仅仅是观念的问题。

首先第一个不现实的问题就是要面对“中国式过马路”。在眼下的出行环境里,别说是小学生了,就是成年人也不见得能保证安全。一家调查机构实施的“汽车大国交通死亡人数对比调查”显示:排在前四位的分别是中国、美国、日本、德国。其中,全国去年因交通事故死亡的中小学生共4205人,就是每三四天,全国就有1个班的孩子消失了!在这样的出行环境中,谁能保证孩子自己回家的道路会是顺畅的呢!

其次,现有的治安环境能不能达到让孩子自己走着回家的层次。公安部的一项通报显示:2011年,全国共破获拐卖儿童案件5320起,共打掉3195个犯罪团伙,解救被拐儿童8660人。每个数字背后,都是一个家庭痛苦的磨难。在此类案件还难以杜绝的现实情景中,孩子自己上下学也许只会让这样的案件有增无减。

三是我国教育资源布局和分配的形式能适合孩子走着上下学吗?大多数的家庭居住在学校五六里或者七八里之外的地方,有的还要更远,离学校10里以外的也还是不少的。尤其现在我们实行了教育资源集中以及学校合并之后,这样的现象更加明显了。这也就意味着,孩子上学的路途越来越远。这样的路程让孩子走着上下学,也不现实吧,不说体力了,仅仅是时间也不见得允许。

四是有人建议增开校车,可是目前的教育投入和交通安全形势就是一个过不去的坎。交通事故多发,车辆事故多发,校车事故多发的因素我们就不多说了,就是校车接送这一块能不能做到完全免费就是一个问题。如果能完全免费的话还好些,如果不能的话,只会给家长增添经济负担。也有人说可以让孩子中午在学校吃饭减少校车接送次数,但事实是大多数的县级小学并未开设校办食堂。

综上所述,“中国式接送”并没有什么问题,国情不同就没有可比性,完全的照搬一些国家的做法不见得就能“服了水土”。抛开了国情,让家长松开孩子的手,只能是一个遥远的梦。

(以上内容仅为转载,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责编:李文慧)

  • 打印
  • 网摘
  • 纠错
  • 商城
  • 分享
  • 推荐
  • 字号
浏览过此新闻的网友还阅读了以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