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首页|

 

 

郑家侠:过度保护 “中国式接孩子”不可取

郑家侠

2012年10月22日15:50    来源:北京晨报     手机看新闻

  • 打印
  • 网摘
  • 纠错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间
  • 分享
  • 推荐
  • 字号

继“中国式过马路”之后,“中国式接孩子”又成网络热门话题。南京华侨路茶坊将这一话题置顶到首页,立即引来众多网友的跟帖热议。而类似的话题,在全国各地的论坛中,也都吸引了众多家长吐糟。事实上,每到下午放学时间,全国各地小学门口,便会上演“中国式接孩子”。在记者配有2张照片的报道中,我们看到在南京鼓楼区第一中心小学门口附近马路上满是接送孩子的家长,其间各种交通工具都有,自行车、三轮车、电动自行车、小车,大人、学生混迹其间,把一条宽阔马路塞得满满当当的,人流和车流散向各个方向,毫无秩序可言,给城市造成了很大拥堵,让路人苦不堪言。

(10月20日《扬子晚报》)

反对:弱化孩子之举

一到放学时间,千军万马家长往学校跑,千军万马学生聚集在校门口等着家长接,一下就把车站、街道、公交车挤得水泄不通。每个家长都要一日4次接送孩子,都要在家庭与学校之间“长征”,如此给交通秩序增负,严重透支上下学安全,不是市民自己给自己制造交通挤爆和人身危险吗?

接送孩子上下学并不是真理。我国家长越是想让孩子成龙,越是把孩子包围在“襁褓”中,结果大量孩子得了“父母依赖症”;不是弱不禁风,就是碰撞易碎。不难发现,现在孩子反而没有我们儿时精干和机灵,更没有吃苦耐劳、孝道善良等高尚品德,这都是父母“笼中养鸟”惹的祸;所以出类拔萃者很少,平庸无为者居多。美国哈佛大学拒录中国高考状元,近百年来我国没有创新成果和世界一流大学,我国父母教育畸形化育儿不该反思吗?

中国式的接孩子实际上是弱化孩子之举;望子成龙父母不能激情给孩子“襁褓”,应该多给“劳其筋骨,增其心志”,常让其“吃一堑,长一智”,孩子就会更聪明、更能力,更自信地自己上下学。古人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给金给银不如给技在身”,家长接送孩子上下学之举,确实该“洗洗睡了”。

 

(责编:李文慧)

  • 打印
  • 网摘
  • 纠错
  • 商城
  • 分享
  • 推荐
  • 字号
浏览过此新闻的网友还阅读了以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