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首页|

 

 

王昱:今天,请给父母一个“拥抱”

王昱

2012年10月23日11:07    来源:齐鲁晚报     手机看新闻

  • 打印
  • 网摘
  • 纠错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间
  • 分享
  • 推荐
  • 字号

子欲孝而亲不待。对于那些家有年迈父母的人来说,所要思考的更迫切的问题是,在目前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下,如何尽己所能给予父母更多精神上的抚慰。

□本报评论员 王昱

又是一年重阳时。央视近日推出了“2012我的父亲母亲”的系列报道,在这则报道中反映出一种令人担忧的现象,不少衣食无忧的城市老人表示,精神孤独是他们目前最大的问题。一位老太太在被问及最希望什么的时候,竟然回答:“恨不得快点死。”采访的记者后来在微博上说:“当时就不想提问了,只想抱抱她,安慰她不要伤心。”

“只想抱抱她,安慰她不要伤心”,记者的这个表述无意中击中了当下很多老年人“老无所依”问题的症结所在。老人们所寻求的依靠,并非完全是物质上的,他们所期盼儿女做的,只是能常回家看看,对老人进行精神上的“赡养”。

进入小康社会的中国,已经基本解决温饱问题,孟子所畅想的“五十者可以衣帛,七十者可以食肉”的理想社会,在今天已经能够相对轻松地达到。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赡养老人就面临一个新的问题:一方面,很多老人在退休后,原来依附于工作而建立的社交圈迅速萎缩,加上以楼房为主的居住条件限制,子女成为老人为数不多的能说上话的人,此时父母对于子女在情感上的依赖就凸显出来。而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竞争的日渐激烈,为人子女者每天都面对着来自经济与社会的种种压力,很多人甚至患上了“下班沉默症”,缺乏人际交流不仅存在于子女与父母之间,而是日渐弥漫于社会人际关系中的一种普遍现象。

中国这几十年的高速发展在带来经济繁荣的同时,也让很多人乃至整个社会把金钱和社会地位作为衡量一个人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每个人都是社会人,对人的评价也应该是多元的,一个成功的人在工作中当然应该是一位好员工,但与之同样重要的是,他也应当是家庭里的一位好儿子、好父亲。简单的物质赠与不能代替对父母在精神上的抚慰,从这个意义上说,再忙也要常回家看看,不仅是一种道德号召,更是对个人价值的重新定位。“常回家看看”中所要回到的那个“家”,并不仅仅是父母养育我们的那个家庭,更是我们身为一个完整的社会人所应该回归的那种价值定位。

随着老龄化社会正在提前到来,中国很可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面临未富先老问题的大国,以独生子女为养老主体的倒金字塔形家庭结构无疑加剧了这一问题的解决难度。养老主体由个体向整个社会转变才是最终解决之道,但远水解不了近渴,子欲孝而亲不待。对于那些家有年迈父母的人来说,所要思考的更迫切的问题是,在目前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下,如何尽己所能给予父母更多精神上的抚慰。今天,让我们给父母一个“拥抱”吧。

(原标题:今天,请给父母一个“拥抱”)

(责编:张岩)

  • 打印
  • 网摘
  • 纠错
  • 商城
  • 分享
  • 推荐
  • 字号
浏览过此新闻的网友还阅读了以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