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曝光,贵阳市工商局查处了贵州汇文酒业有限公司大规模生产销售“武警特供酒”、“武警接待酒”的违法行为。央视提醒消费者:市场上销售的所谓“专供”、“特供”商品基本都是假冒的,目的是通过不正当手段提高产品的价格、提升产品的销量。(10.22新华网)
贵州省工商局副局长王勇说:“违法当事人制造的所谓特供、专供酒,经中间商层层加码以后,本来一瓶酒才值几十元,但是到了消费者手里,就成了价值几百元,甚至上千元的酒。这样就严重地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
“特供商品”其实对多数普通人而言并不陌生,早些年在经济落后物资匮乏的时期,国家为保证军队、外事等重要部门的正常工作,就有计划地安排企业生产了一些“特供商品”,专供相关特殊部门人员消费。像“熊猫牌”香烟,据传即是高级领导人的特供商品。当年的“特供商品”有三个突出特点:一是质量真正好,无假冒伪劣。二是市场上无销售,普通百姓有钱也买不到。三是能享用“特供商品”的人身份不一般,那是特权阶层的象征。
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了,市场物资丰富了,只要有钱,什么好货都能买到,“特供商品”也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近些年,“特供商品”似乎又有死灰复燃之势,所不同的是,由国家的计划生产变成为企业商家的经营谋略,一种以欺诈为实质内容的营销手段。今日的“特供商品”更多地集中在烟、酒、茶等高档消费品领域。央视曝光的贵州汇文酒业有限公司生产销售的“武警专供酒”,就是一例,而且属非法生产经营。其实,一些合法知名烟酒生产厂家也都在“特供”上动了不少歪心思。市面上不时都能见到茅台、五粮液等品牌“特供酒”的身影。黄鹤楼卷烟厂去年就曾标示为“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校庆”生产了一种“黄鹤楼特供烟”,市场上售价高达每条壹万元,竟引得相当多的权贵烟民趋之若鹜。
事实上,“特供商品”现已演变成为一种通用的准奢侈品牌。一种有趣现象:越“特供”似乎身价越高,也就越紧俏。市场心理颇耐人寻味。个中原因恐多少有些中国特色:“特供”看重的是特权,只有官员才有特权,官员享用的东西总是最好的,能同官员一样享受“特供”就特别有身价。这就给商家以可趁之机。有家大烟厂的销售人员透露:特供烟不放在市场卖才显珍贵,物以稀为贵,才能为官员喜爱;官员所喜必然提升品牌档次,进而提高整个品牌的市场效益。商家总是以获取最大利益为最终目的,“特供商品”的泛滥同样如此。
“特供商品”市场依赖于人们的“特权”心理。可以称,国人的“特权”心理根深蒂固,人人都希望享有“特权”,只要官员的实际“特权”存在,人们向往的“特权”心理就不会消除。作为物质享受的“特供商品”就不会绝迹。查处非法生产销售的“特供商品”,可能让违法企业有所收敛,但知名合法企业的“特供商品”依然会以各种形式存在。
(注:本文转载自“伟大光明-人民网强国博客”,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