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首页|

 

 

我的账户不是银行随意溜达的后花园

2012年10月23日10:26    来源:海外网     手机看新闻

  • 打印
  • 网摘
  • 纠错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间
  • 分享
  • 推荐
  • 字号

昨日有两则“转错账”的新闻很引人关注。其一是,据《重庆时报》报道,重庆市民殷先生的银行账户上打入了一笔3280元的款项,15分钟左右,银行又发消息说,把这3280元划走了。银行工作人员解释说,这种情况属于银行的“错账处置”。其二是,据《海峡都市报》报道,福州王女士一个粗心大意,把3万元治病钱转到了别人的账号,偏偏又联系不到对方,想通过银行或者警方与对方联系上,但均被拒绝。

转错账一般情况下属于操作失误,操作者自身肯定负有一定的责任。被转入的一方如果不把钱还回去,这叫“不当得利”。出现了这种情况,转错账的一方欲挽回损失,就存在一个追讨的过程。上述两则新闻告诉我们,由于转错账的操作者身份不同,追讨过程的难易程度有天壤之别——银行转错账,直接把钱从殷先生账中划走就可以了,易如反掌。而作为普通储户的王女士转错账,欲讨要回来就太不容易了:银行要求王女士到公安机关报案,拿到警方开具的公函,否则不能提供对方的个人信息;警方则称是王女士自己操作失误,无法立案;律师则称这事儿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但法院立案要有被告的具体姓名、单位、地址或身份证号码等。照这个架式,王女士想讨回属于自己的3万元钱,简直比登天还难。

对重庆市民殷先生来说,被错转的3280元不是自己的钱,交还银行理所当然,可是他发现一个很严重的问题,那就是银行可以随便操作自己的账户,想转入就转入,想转出就转出,而且事先没有任何声明。殷先生觉得自己的账户很不安全。

理论上说,银行肯定没有私自操作储户个人账户的权利。除非事先有约定——比如双方存在借贷合同,银行可以定期从储户账户中划走还贷资金,否则银行不能擅自从储户账户中“取钱”。银行由于自身操作失误,错将资金转入某个储户的个人账户,可以不经储户同意就将错转的钱划走吗?我认为此举很值得商榷。

个人账户中凭空多出一笔钱,旋即又被转走,可能会给储户带来一定困扰,比如患得患失——从人性上说,这没什么好指责的;比如对个人财产情况造成误判——以做生意的殷先生为例,他的账户经常有客户资金转入,很可能认为这笔钱是正常的生意往来,没准儿钱到手时就当是自己的财产处置了;更为严重的是,银行此举会让储户提心吊胆——想打钱就打钱,想划走就划走,个人账户岂非成了银行随意溜达的后花园?

银行称“错账处置”很安全,不会造成储户损失。这种说法只是一面之词。“错账处置”又叫“业务冲正”,即对一笔正交易采取反交易,本来用于取消错误交易,但也给银行留下了可以单向操作的漏洞。“业务冲正”不需要银行卡和密码,就可以从储户账户中取钱或转账,一般而言需要履行银行内部审批程序,但再严格的内部审批制度都是由人来执行的,这就有可能被个别银行工作人员不当利用,因此储户担心“错账处置”会造成个人账户不安全是有道理的。

银行和储户是平等的民事主体,在“转错账”之后的追讨程序上,本应遵循同样的路径,即通过合法手段获取对方联系方式等个人信息,并提供“转错账”的凭据,要求对方退回相关款项,如协商不成,则诉诸法律。银行凭借自身的信息优势可以轻而易举地知晓储户联系方式,这已经比储户“讨账”方便多了,那么后续的程序更不该简化,至少,应尽快告知储户实情,并提供误操作的证据,在征得储户同意的前提下,方能将钱划走。并且,银行应就自身操作失误给储户带来的困扰向储户道歉。

而现在,银行转错了账之后仗着自身的技术优势一言不发地将钱拿回来,可谓错上加错。打个不怎么恰当的比方:你不小心把东西忘在别人家里了,当然有拿回来的权利,但总得跟主人打声招呼吧?总得证明这是自己的东西吧?总不能翻墙进去就拿走吧?

(注:本文转载自“傩送-和讯博客”,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责编:李文慧)

  • 打印
  • 网摘
  • 纠错
  • 商城
  • 分享
  • 推荐
  • 字号
浏览过此新闻的网友还阅读了以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