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24日10:19 来源:《环球时报》 手机看新闻
蒲新微
昨天是重阳节,也称老人节,老年人群体的孤独感、焦虑感问题备受关注。如何化解养老风险,排解老年人的孤独感,是中国进入“银发经济”时代必须正视的社会问题。
长期以来,养老风险一直是普通中国人人生规划中必须面临的重大问题。按照传统观念,在老年人看来,只有子女的孝道才能让他们享受心理的满足,只有儿孙促膝才能排解他们的孤独感,任何他人的帮助总是身外之助,不能从心理上带来根本满足。但新生代独生子女现在普遍进入工作岗位,其父母大多渐渐步入老年人行列,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则不断弱化。面对快节奏、高压力的工作环境和上有老、下有小的生活环境,多数子女都感觉养老方面力不从心。所以,独生子女时代老年人的养老风险越来越明显。
从宏观上讲,这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代价。中国社会在人口、资源配置、收入分配方面的政策调整,势必影响老年人今昔的生活状况,使老龄化和高龄化社会特征越来越明显,无形中加重了养老风险。
从微观角度看,一些老年人的生活方式是他们孤独郁闷的直接原因,随着社会流动加大,人们的交往圈子不断变化,而媒体也越来越发达,诱使很多老年人选择“足不出户”,导致老年人传统的地缘交往方式渐渐弱化。日常生活单调乏味、步入老年阶段的失落感、家庭关怀的缺失和社区配套设施的不完善等因素都在让老年人感觉孤独抑郁。
要疏导老年人走出孤独阴影,首先需要我们坚定不移地走养老服务社会化的道路。社会各界都要有一种孔子的“大同世界”理念,倡导一种“和谐、互助”的养老文化,秉持“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理念,发展专业的养老服务队伍,规范社会养老机构,为化解老年人的失落感营造外部环境。
另一方面,对于子女来讲,虽然他们无暇顾及老年人的生活照料,但仍应恪守孝道,继续充当父母情感寄托的重要支撑。而更重要的是,老年人自身也要改变观念,无论是居家养老还是进养老公寓,都需要对“养儿防老、积谷防饥”观念有释怀的心态。只有老年人从心里接受来自社会、来自他人的关爱和帮助,这样才能拥有美好的晚年生活。
因此,化解养老风险,需要国家、社会、家庭、个人共同打造中国式“天下一家亲”的养老服务体系,这样才能使老人排除孤独感,实现真正的老有所养、老有所依。▲(作者是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劳动与社会保障系副教授、美国杜克大学访问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