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国家报》10月20日文章】题:中国崛起的第二阶段(作者乔治娜·伊格拉斯)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日前指出,要想了解中国真正的发展水平,就必须注意到2009年中国的人均消费是1306美元,仅为美国的4%,日本的5.5%,尽管中国的GDP已经超过了日本。由于担心变成一个泥腿巨人,大部分中国官员认为,此前沿用的模式已经走到尽头,中国需要另一项战略来应对信息越来越丰富、要求越来越高的民众的需求。
11月8日即将在北京召开的中共十八大的任务是领导层换届,但同样重要的是要推动一个能够处理中国经济面临的问题、并能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体制。所有这些都是开始更均衡的发展模式的必要步骤,在这一模式下,和其他发达国家一样,公民是占据中心位置的。
很多人认为,需要一个更坚实的领导集体来应对中国崛起的第二阶段所面临的巨大挑战。
1978年,邓小平将市场规律引入中国经济,并开始了中国崛起为世界大国的第一阶段。30多年过去了,这一集约生产的模式已经走下坡路了,特别是在政府为了躲避2008年的全球衰退而下令大量注资之后。经济刺激计划造成了通货膨胀,付出了高昂的环境代价,在投资方面没有选择性,最严重的是,鼓励地方当局加剧负债。
现在,在新一轮全球经济危机面前,必须遏制经济刺激计划带来的这些意外后果。
中国如果想在不激化社会失衡现象的前提下继续前进,除了在投资方面更有选择性,加强对地方当局的控制之外,别无选择。
【智利美洲经济网站10月23日文章】题:中国需要经济改革以确保增长速度
每到夜幕降临,在北京大街小巷和公共广场上都可以看到一群群伴着欢快歌曲跳舞的人。他们中不乏在北京打工的农民工。
在过去20多年里,大批农民涌向大城市,寻找更好的生活。很多人已经实现了梦想。在“致富光荣”口号的号召下,中国实现了经济飞速增长,并且把大批农民变成了城市需要的建筑工人或小贩。有些人白手起家,也有些人借助房地产业发家致富。
对中共来说,让人民富裕是其合法性和权威的根源。这一模式至今是成功的,但现在遇到了一些困难。贫富差距在增大,经济增速在减慢。今年第三季度中国的经济增速只有7.4%,是近3年来最低水平。
正当领导层准备换届的时候,中国也正面临进行经济改革的挑战,以便使经济仍能具备廉价劳动力、大量出口和强劲的投资:中国需要推动国内消费。然而许多分析人士认为,这不是一个简单的任务。
香港第一东方投资集团董事长诸立力指出,中国需要生产来实现调整增长模式的目标。让人们更有信心地花钱是一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的事情。
诸立力对中国领导层充满信心,他指出中国领导人是最善于了解国际形势的。与一些人认为中国经济将出现“硬着陆”的看法不同,许多分析人士预测中国经济将在有控制的减速之后出现“软着陆”,实现更有质量的增长。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副院长约翰·奎尔奇指出,过去10年中国对经济的调控是成功的。显然全世界面临的挑战会影响中国经济的增长。中国必须在刺激国内消费中寻找平衡点,但我十分肯定中国领导层的效率,从财政的角度说,他们是十分优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