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收藏首页|简体|繁體
首页评论时政台湾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创投吉林南粤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IP电视华商滚动
海外网>>评论>>媒体集萃

中青报:真正的权利是劝富济贫的基石

2012年11月01日09:12    来源:中国青年报        字号:
摘要:并不是否定“权力”对于“利益共享”以及“劝富济贫”的作用,甚至,我认为这是目前唯一有效的做法。问题在于,这样的权力更多是一种行政权力,未必是基于公众权利以及受到公众权利制约的权力。

陕西试行“劝富济贫”,以调整利益分配机制的方式弥合贫富分化,避免“财富向少数人集中,污染向大多数人扩散”的探索,得到了媒体的重视和报道。应该说,在当前利益格局急需调整的情况下,这样的探索有积极价值和意义。

资源型地区如何从本地资源中获益,如何让本地区的居民共享资源开发的成果,尤其是如何避免“财富向少数人集中,污染向大多数人扩散”这样的悲剧,是一个长期困扰的问题。这个问题的本质所在,其实就是“当地资源与当地人无关”这样匪夷所思的原因所造成。因此,解决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如何才能做到让“当地的资源与当地人有关”,如何做到“当地资源属于当地人”。

从陕西的探索可看出,所谓的“劝富济贫”,对于民营企业而言,大体是实行从“结对帮扶”过渡到“利益共享”;对于国有企业,则从“社会公平调剂基金”,过渡到“直接引导国有能源企业参与地方庞大民生工程”。虽然具体的做法有所不同,但总的思路都是想法设法让企业给当地做贡献,让企业的部分利润,成为当地的福利。

平心而论,这种思路和做法没有什么稀奇之处,许多行业都有类似的做法。例如地产行业,许多地方为了完成保障房任务,都要求开发商的项目配建一定比例的保障房。但是,思路和做法虽然看上去没有什么问题,可在实际操作中却常常打折扣。以地产行业的“配建”来说,很多地方就和预期相差很大。那么陕西的“劝富济贫”,让企业的部分利润留在当地,美丽的愿景是否也会出现种种变异?

从本性而言,任何人、任何企业,都不愿也不会无缘无故地让渡自己的利益,都希望独占利益。除非部分利益成为其不可避免的成本,利益让渡才成为所谓的“经济理性”。由此而言,所谓的“企业社会责任”,也可视为一种为达至更大利益而必须付出的成本。

因此,陕西的“劝富济贫”,关键未必在于“劝”,而是如何让当地的发展,成为企业无论如何也要承担的成本。

对于企业乐于“扶贫济困”的深层原因,报道所提及的陕西一个国企的领导已经说得很明白了:“任何企业,无论民营还是国企,都不会主动将辛辛苦苦赚来的钱捐献出去。只不过与所在地村民及政府搞不好,首先是正常生产无法维持,其次,企业要发展必须积极响应政府号召,才有可能从政府职能部门得到赖以长期生存的土地、矿产等资源。”

说白了,只有服从“权力”,企业才能生存,才能获得发展所需的土地、矿产等资源。对于陕西来说,“权力”是实现“权利”的唯一路径。无论“当地的资源与当地人有关”,还是“当地资源属于当地人”,乃至企业为当地做贡献成为企业必须的成本,脱离了“权力”,一切都是空谈。

这样的“劝富济贫”,看上去就不太美妙了。但是,这却是真真切切的现实。在目前的情况下,如果没有基于“权利”的对于资源的合理占有,除了依赖“权力”,还能有什么指望?

并不是否定“权力”对于“利益共享”以及“劝富济贫”的作用,甚至,我认为这是目前唯一有效的做法。问题在于,这样的权力更多是一种行政权力,未必是基于公众权利以及受到公众权利制约的权力。而由这样的权力分配的资源,可以与当地人有关,也可以与当地人无关。

真正能让企业与当地人“利益共享”,真正能让“当地的资源与当地人有关”的权力,只可能是当地人真实的“权利”所派生的权力。(徐冰)

分享到:

(责编:邹雅婷)

相关新闻 >

视频 >

  • 女毒贩让婴儿吸毒女毒贩让婴儿吸毒
  • 女生学校里遭群打女生学校里遭群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