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就中国媒体对飓风“桑迪”的报道本身而言,非常必要。这并非像有些人所想的那样,是中国有意在曝光美国的问题、放大美国的困境,因为从媒体视角来看,所有大事件都是值得关注的内容。 |
何 辉
飓风“桑迪”近日给美国东部地区造成重创。对于这场飓风的影响,中国媒体给予了大量、密集的报道。有人责问,中国媒体对于飓风“桑迪”反应是否有些过度?这些质疑与担心大多是善意的,要回答它,需了解中国媒体“走出去”究竟应如何走,怎样才能让国内外公众更能适应并接受?
就中国媒体对飓风“桑迪”的报道本身而言,非常必要。这并非像有些人所想的那样,是中国有意在曝光美国的问题、放大美国的困境,因为从媒体视角来看,所有大事件都是值得关注的内容。除了一般意义上的政治、经济、军事等大事件之外,大灾难往往也是世界媒体关注的焦点。因为灾难性事件常常深刻影响人们的生活与工作,并且触及生死离别等人性最深处的感受。这使得较大的灾难性事件,不仅当地人关心,非当地媒体往往也会大量报道,从印度洋大海啸、日本地震以及中国汶川地震发生时海内外媒体的表现都可以看出这一点。
这次美国东部遭飓风袭击,使许多国际航班停运、大量交通瘫痪、曼哈顿城区失火、纽交所停市两日,还造成了大批人员伤亡。由于美国在全球政治经济中的重要地位,这场灾难不仅影响了美国人的生活,也波及到世界很多地区。中国媒体要“走出去”,扩大国际影响力,不仅应跟踪报道这样的大新闻,还应尽量做到对该事件的报道比其他主流媒体更快、更新、更具有见解。
近几年,中国媒体逐渐走向世界,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我们不能光拣中国的好事报道,另一方面也不能只挑外国的坏事来讲。报道的成功关键不在新闻本身,而在于能否为受众提供有见解的洞察。
此外,中国媒体要赢得国际声誉,一方面要回应世界范围内不同受众对信息的不同需求,一方面也要坚持中国的立场。现在有一种观点认为,要达到国际媒体的水准就必须放弃自己的立场,其实是一个观念上的误区。英国《经济学人》杂志无疑是一家具有国际声誉的主流媒体,但其在一些问题上的立场,曾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巨大争议,可这无损于它作为一家媒体的国际水准。为什么呢?因为它长期以来保持开阔的视野,对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各个领域不断进行深刻的洞察。它在坚持自己立场的时候,并不反对严肃的思考与讨论。中国媒体要走向世界,也需要学习那些世界一流媒体开阔的视野与锲而不舍的洞察精神。▲(作者是中国传媒大学舆情研究所副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