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收藏首页|简体|繁體
首页评论时政台湾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创投吉林南粤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IP电视华商滚动
海外网>>评论>>媒体集萃

张胜军:中美交流不妨试试“求异存同”

2012年11月08日10:13    来源:《环球时报》    张胜军 代璐    字号:
摘要:尽管求同存异原则的历史价值和历史意义不容否认,但物转星移,随着中国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关系超越一般性的合作或友好相处关系,我们曾坚守的求同存异原则正暴露出越来越大的局限性。

奥巴马的连任有利于中美人文交流的深入。奥巴马2009年上台后首次访华期间,两国政府同意就加强中美人文交流建立一个新的双边机制,并写入《中美联合声明》。然而,中美未来能否打破目前交流所存在的“流于形式,各说各话,说虚话套话”的常态,规避不能切中要害之弊,还取决于我们采取什么样的原则和态度。笔者认为,中美之间认知差距也呼唤人文交流新原则,即变“求同存异”为“求异存同”。

中美两国公众认知上的差距是相对意义上的一种不对称情况,即中国公众对美国情况的了解和熟悉程度,高于美国公众对中国情况的了解和熟悉程度。据调查,2/3的美国成年人和学生不知道毛泽东是新中国的第一位领导人。尽管在专家层面美国的中国研究从广度到深度远远领先于中国的美国研究,但总体而言,美国民众对于中国实际情况缺乏足够的认知。

几十年来,美国价值观和文化对很多普通中国人而言已司空见惯,中国社会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获得了“免疫力”。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做出独立的判断渐已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认知模式。在此背景下,中国可以抛开对美国价值和文化渗透的过多担忧,采取相对主动的原则和策略,真诚地与美国民众沟通和交流。

尽管求同存异原则的历史价值和历史意义不容否认,但物转星移,随着中国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关系超越一般性的合作或友好相处关系,我们曾坚守的求同存异原则正暴露出越来越大的局限性。

首先,中国继续奉行求同存异原则将对双方交流和对话带来不必要的限制,会使我们有意回避或掩盖一些问题和矛盾,浪费掉直接对话和交换彼此看法的宝贵时机。如果我们坚持人文交流只谈双方相同的看法和见解,则失去了交流的意义。

其次,在当前条件下,如果中国继续按照求同存异原则与对方交流,就会只把中国好的方面给对方看,无助于美国民众了解中国的实际情况和面临的具体困难。

第三,奉行求同存异原则意味着我们继续处于守势,只能采取保守和防御性的中美人文交流策略。求同存异要求我们多谈共性和友谊,少谈或不谈立场和原则分歧,那么,中国有生命力和正确的原则主张难以被外界所知晓,更谈不上获得共鸣。目前中美人文交流早已超越单方价值输出的阶段,中方在中美人文交流中完全可以采取更加积极进取的策略。

笔者认为,开展中美人文交流活动最需要的是摒弃陈旧思维,开创新思维。求同存异原则下的自闭式交流,已不符合时代精神。所谓“求异存同”原则,就是不搁置长期存在的不同差异,而是以主动积极的姿态去纠正误解与偏见或寻求化解之道,并在此过程中寻求与对方达成新共识,为建立长期友好合作打下坚实基础。

树立求异存同的新原则对于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同样具有重要意义。求异存同的重点不一定是为了减少差异,而在于能否增进双方的相互理解,使双方达成更多共识。只有求异存同才能有交锋,而只有有交锋才能扩大共识。求异存同不是回到斗争路线,而是通过交流、交锋,善意提醒彼此忽视的东西。其实,中美在价值观上的差异不一定是绝对的,中美两国人民的性格接近,价值层面共通的东西很多。中美彼此不是天生的对手,没有理由不加强战略互信并走上新型大国关系之路。(作者是北京师范大学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和博士生)

分享到:

(责编:李文慧)

相关新闻 >

视频 >

  • 女毒贩让婴儿吸毒女毒贩让婴儿吸毒
  • 女生学校里遭群打女生学校里遭群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