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收藏首页|简体|繁體
首页评论时政台湾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创投吉林南粤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IP电视华商滚动
海外网>>评论>>媒体集萃

蒋璟璟:“神曲”的荣衰,无关你我的爱恨

2012年11月16日09:04    来源:华西都市报        字号:
摘要:《江南style》的一朝崛起,不仅勾连着大众“创意力”下滑的事实,也与文化市场中的准“博傻心理”关联密切。

□华西都市报评论员蒋璟璟

《江南style》火爆全球渐久,却悄然间走向了由流行而烂俗的陷阱。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在重庆某大型超市上班的林静,最近就为这首神曲心烦。她所在的卖场,每天循环播放《江南style》上百遍,搞得她恶心烦躁。而在网络上,诸多网友,也对该“神曲”的泛滥吐槽不断。

众人在新奇、狂热、忍受以及疲倦之后,爆红一时的《江南style》终显式微之态。我们永远无法理解神曲的流行,亦如我们无法理解神曲的沦落。如今看来,《江南style》激起反感的速度,正如其当初的蹿红一样,几乎是一夜之间的事情。于是,一些人仍未赶上潮流,另一些人却急急上岸清静……

那位恶心烦躁的营业员,当然很可以解释:纵使再曼妙的音乐,一天听个百十遍,也难保不心烦意乱。更遑论,《江南style》既是神曲,自然有多一份的能量。其实,关于此曲的爆红,已存有各式的剖析:有人名之为“病毒式传播”。也即,不讲道理、铺天盖地地覆盖轰炸;也有人将之解读成颠覆、讽刺精神的胜利——在神曲传唱中,人们实现了对传统、身份、严肃性的解构;更有甚者,索性将神曲之“神”,一股脑归因于网络营销推手的高明。

或许,神曲的大行其道,本就无逻辑可言。从《最炫民族风》,到《江南style》,无一不以单一的曲风、口水化的填词著称。它们因“俗”而赢,也因“烂俗”而走向反端。时至今日,包括“林静”在内,一大批听众,渐渐对“神曲”敬而远之。其无疑再次应验了,流行文化意象的速朽宿命。终究,一支支“神曲”的荣辱,并不值得公众或雀跃或凭吊。我们真正需要关心的,只是“神曲飓风”滋养、衰败的动因和土壤。

一阵躁动将褪,新一阵喧嚣终将再来!透过“神曲”的冷热急转,公众确须更多地观望自身。是否,我们已经失去了个性化创意的能力?而只能追随大潮,仅以“拒绝落伍”的防守姿态,来显示自己的“时髦”。现状是,关于流行、关于风潮,在特定时段,这个社会的“崇拜”的确越发单一了!久而久之,在千人同声、万人同舞中,到底是大众消费“神曲”,抑或是“神曲”消费大众,实则已变得模糊不清起来。

《江南style》的一朝崛起,不仅勾连着大众“创意力”下滑的事实,也与文化市场中的准“博傻心理”关联密切。传媒运作者、商业营销者等,在明知“神曲”被高估、被泡沫化的前提下,仍旧拥之入怀、奉之为宝、大肆转播。所以如此,只因为他们坚信,还有更多的受众群体,能有耐心、有兴趣受用“神曲”的魅力。普罗大众的意趣,就这样被低估、被调侃,却最终也未能给出强力、有态度的“拒侮”与反击。

名曰“林静”的、心力交瘁的营业员,不过是“神曲”笼罩下,“命运同质人群”中寻常一员。太多人,被灌注了“追随神曲即为时尚”的信念,却不知无形间只是实践着,对自我心智的自戕。神曲,神曲,爱之恨之,皆非浮云!

分享到:

(责编:邹雅婷)

相关新闻 >

视频 >

  • 女毒贩让婴儿吸毒女毒贩让婴儿吸毒
  • 女生学校里遭群打女生学校里遭群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