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起哄、轰人,不是个性,而是粗鲁。于丹教授虽然因为“心灵鸡汤”而广受质疑,但她在解读传统诗词、传播古典文化方面确实起了积极作用,尤其是她关于昆曲的讲座引起了大家对昆曲的兴趣,功不可没,是很多专业研究者无法匹敌的。 |
起哄、轰人,不是个性,而是粗鲁。中国过去的戏院里面有喝彩、喝倒彩的传统,但这种文化并不完全健康。按照现代文明来讲,不喜欢别人可以选择沉默或干脆离开,不应以粗鲁的言行表示反感。于丹教授昨晚的遭遇,有各种版本流传,但可以肯定,对这位主办方邀请的客人起哄,是一种失礼的行为。虽然起哄者未必和北大有关,但这件事发生在北大这座文化和精神生活的重镇,始终令人遗憾。
于丹教授虽然因为“心灵鸡汤”而广受质疑,但她在解读传统诗词、传播古典文化方面确实起了积极作用,尤其是她关于昆曲的讲座引起了大家对昆曲的兴趣,功不可没,是很多专业研究者无法匹敌的。她的各种观点人们完全可以反对,但仍需尊重她发言的权利。
让人吃惊的是,许多人对少数观众的不礼貌举动不仅不批评,反而宣称这是北大的个性,“有风骨”,嘲笑于丹教授本该遭此尴尬。这种态度不值得提倡。所谓“有风骨”绝不是敢于起哄,而是敢于质疑并提出独特见解,应像哈佛大学学生以公开辩论和安静离开课堂的方式质疑经济学大师曼昆那样表达意见,那种看别人不顺眼而对他人呛声的做法,并非名士风流,而是一种痞相。
公众往往会因为权威坠地而感到快意,一些人则唯恐天下不乱,这些心态都是当前社会的弊病。社会应该鼓励主流价值观,强调人们在质疑、批评和反对别人时保持礼貌和教养。做不到这一点,其观点和动机都值得怀疑。(本文由曹磊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