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收藏首页|简体|繁體
首页评论时政台湾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创投吉林南粤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IP电视华商滚动
海外网>>评论>>媒体集萃

喻中:公知批判切莫伤了社会

2012年11月26日08:54    来源:《环球时报》    喻中    字号:
摘要:公共知识分子的批判还有一个潜在风险不可不察:他们手持批判的利刃,不加甄别的批判有可能划伤整个共同体对于本土秩序的信心。

公共知识分子普遍喜欢批判现实。有一个颇具代表性的公共知识分子在某处做演讲,从头到尾都是在揶揄、嘲讽现行体制。听了那些俏皮而尖刻的话,当然有人喝彩,觉得很过瘾。但也有听众提出了不同意见:“你说这些有什么用?”演讲者解释说:“知识分子的一个基本职能就是批判现实,通过批判现实推动社会的进步。”

我愿意相信这样的解释是出于真诚。的确,很多公共知识分子都有嫉恶如仇的品质。他们的批判有某种道义上的依据,并赢得了一些舆论的支持。知识分子的批判类似于查毒软件,有助于发现一个时代的病症或毒瘤,有助于形成一个更加健全的社会。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需要公共知识分子的批判。

但我们也要看到,公共知识分子的批判可能产生积极的效果,也可能造成消极的后果。社会肌体、政治肌体上有毒瘤、有病变,确实应把它暴露在阳光下。但是,批判的利刃应当对准病变的部分,不必把整个躯体划得伤痕累累。更重要的是,何处是真正的病变部分,还需仔细甄别。某个部位,看上去像出现了病变,但放在水里洗一洗才发现,原来只是健康肌体上的泥垢。因此,公共知识分子的批判,必须找准批判对象。

此外,公共知识分子的批判还有一个潜在风险不可不察:他们手持批判的利刃,不加甄别的批判有可能划伤整个共同体对于本土秩序的信心。事实上,既有的社会秩序、政治秩序都是在历史过程中自然形成的。如果整个共同体对已经形成的秩序都怀有足够的信心,那么,大家就可能齐心协力地抑制某些病变;然而,如果大家对未来、共同体都没有信心,就可能逐渐走向衰败。在这样的语境下,公共知识分子的批判就可能异化成为一个不祥的预言。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马尔克斯1970年曾在委内瑞拉做过一个演讲,他讲到一个故事,或可引用于此。他说:从前,一个很小的村里住着个老太太。一天,她一脸愁容地端来早饭,告诉孩子们:“一早起来,我总觉得村里会有大难。”随后她的孩子和其他孩子打球输了,解释说他妈一早起来说村里会有大难,所以心慌。接下来这个“有大难”的说法,开始传给了卖肉的,卖肉的人则将这一消息告诉所有前来买肉的人。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谣言越传越广。后来,村里人什么都不干了,就等着出事。

下午两点,天一如既往的热。突然有人说:“瞧,天真热!”“这个点儿,没这么热过!”“就是,没这么热。”再后来,人们越来越紧张,万念俱灰,想走又不敢走。接着,有个人带头把家具、孩子、牲口通通装上车准备离开。随后,全村都开始收拾离开。剩最后一拨人,决定一把火烧掉房子。整个情景像是一场战乱。人群中,那个有预感的老太太说:“我就说会有大难,还说我疯了!”

这个故事可作多种解读,把老太太的不祥预言用来影射公共知识分子的批判意识并不恰当。但是,如果公共知识分子的批判利刃过度伤害了“村里人”对“村庄”的信心,那么,他们与这个故事中的老太太,难道就没有任何相似之处吗?(作者是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

分享到:

(责编:李文慧)

视频 >

  • 女毒贩让婴儿吸毒女毒贩让婴儿吸毒
  • 女生学校里遭群打女生学校里遭群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