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到底是哪一种结局收场,要看苏贞昌是不是想让“中国事务委员会”发挥真正的功能,带领民进党两岸路线转型?还是只是虚晃一招,屈服基本教义派压力,只想打安全牌、用时间换取空间的消极作为。 |
苏贞昌站到第一线主导“中国事务委员会”。香港中评社今日刊文分析,到底是哪一种结局收场,要看苏贞昌是不是想让“中国事务委员会”发挥真正的功能,带领民进党两岸路线转型?还是只是虚晃一招,屈服基本教义派压力,只想打安全牌、用时间换取空间的消极作为。两种不同思维会得到不同的结果。从目前看来,民进党“中国事务委员会”似乎朝向第二种不利的态势发展。
全文摘编如下:
民进党主席苏贞昌站到第一线主导“中国事务委员会”,谢长廷声明不参与巷,这股“退场效应”带动另一位要角游锡堃跟进。民进党“中国事务委员会”尚未正式军,两大派系领导人不给党主席面子拒绝加入,整合功能已然亮起红灯,出师未捷,未来命运可能多舛。
“中国事务委员会”是苏贞昌担任党主席之后,第一个攸关党未来发展的重大方针,如果苏能整合党内异见、擘画战略,进而让社会有感,也就是民进党有处理两岸议题的能力,如此才能平息绿营内部山头势力、也才能服众;这样就会有更多追随者,绿营第一把交椅的共主地位就是苏贞昌莫属。
反之,如果大家各行其是,连派系山头都理不顺,就会危及苏贞昌的党内领导地位;运作不好的话,就变成吕秀莲口中“好好的一张牌却发坏了”,或前“立委”郭正亮评论“好好牌打到输”的境地。严重一点的话,可能党主席权威都会遭到弱化。
到底是哪一种结局收场,要看苏贞昌是不是想让“中国事务委员会”发挥真正的功能,带领民进党两岸路线转型?还是只是虚晃一招,屈服基本教义派压力,只想打安全牌、用时间换取空间的消极作为。两种不同思维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从目前看来,民进党“中国事务委员会”似乎朝向第二种不利的态势发展,谢游不参加中委会,委员会迭床架屋,目标不明、功能不定,加深运作的困难度与重要性。
简单来说,谢长廷当不了“中国事务委员会主委”,索性连委员也不要了。
游锡堃不参加“中国事务委员会”,让他有机会变成基本教义派新寄望之所在,一方面牵制谢长廷,另方面监督苏贞昌。苏身处温和派的开放压力与基本教义派的“反中仇共”情结,两边被拉扯。
蔡英文加入“中国事务委员会”,主要想突破苏贞昌的“蔡英文包围网”,避免被党内孤立,另方面透过她的专业与视野,或许可以在党内名正顺找到发挥空间。至于,其他地方诸侯与山头要角,能不能在委员会发挥积极功能,要看自己有多本事与多少能耐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