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的消费需求并不疲软,经济增长并非出口导向型,虽然投资依赖是事实,但它是支撑经济长期高速增长的必然结果。 |
中国30多年保持经济高速增长,但投资、消费、净出口“三驾马车”的“失衡”却成为众矢之的。然而,中国仅用10年时间就从低收入国家跨越下中等收入国家,到2010年跻身于上中等收入国家,令人不禁发问:支撑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真的是脱离国情的严重“失衡”吗?
其实,所谓“三驾马车”失衡,无非是说投资率偏高、消费率偏低以及外贸依存度偏大。如近10年中国平均的家庭消费率仅为38.9%,外贸依存度从1970-1980年的平均10.5%一路上升到2001-2010年的平均57.7%等等。但笔者认为,这些都是表面现象,深入研究后会得出另一个结论,即中国的消费需求并不疲软,经济增长并非出口导向型,虽然投资依赖是事实,但它是支撑经济长期高速增长的必然结果。
首先,度量消费需求高低的指标不只是消费率,至少还有居民消费支出实际增长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长率以及其他社会经济因素。最近30年,中国居民消费支出实际增长率是其他国家的1.44-3倍不等。同时,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长率是其他国家的1.4-2.6倍不等;而且这还没有考虑我国消费数据的全面性问题、消费结构以及消费安全等问题导致的消费核算不充分和消费制约因素。
其次,尽管我国外贸依存度提升很快,但中国仍是各类国家中外贸依存度最低的国家。近十年我国出口依存度的平均值虽比较高,也只处于同期各类国家的中下水平,不仅低于属于同类的上中等收入国家,也低于下中等收入国家。就净出口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而言,发达国家在过去40年,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平均高达50%以上,而中国在上世纪70年代净出口贡献率是-4.6%,80年代为8.8%,90年代为5.5%,最近十年仅为2.5%。
再次,中国近20年的高增长的确主要依赖投资,但这不一定就代表投资过度。从中国总体投资回报率、工业企业资本回报率,或是从物质资本积累导致的技术进步率来看,都表明我国投资效率较高。1995—1999年、2000—2004年和2005—2008年三个时期,全部政府投资占GDP比率分别为2.31%、2.49%和2.38%,均比市场机制健全、经济发展程度高、政府投资规模本应很小的15个老欧盟成员国平均水平还低。而今后我国无论是以技术进步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还是以新农村建设推动城乡一体化,抑或以开发战略实现区域协调发展,都离不开一定规模的投资。
任何事物都要一分为二,我们不应把目前“三驾马车”的比例关系说得好像过去犯了滔天大错。况且,当我们为投资率偏高、消费率偏低而苦恼,千方百计走向消费导向型经济之际,一些发达国家却在想方设法要从消费导向型经济转向投资导向型经济。在我们看来,我国刚刚积累起一些社会财富,工业化进程到了关键时期,倘若现在放弃生产型或“投资型”战略而人为转变为消费型社会,结果可能连就业机会都没有了,居民收入如何能提高?消费水平如何上一个台阶?(作者分别是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院长、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副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