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收藏首页|简体|繁體
首页评论时政台湾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创投吉林南粤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IP电视华商滚动
海外网>>评论>>媒体集萃

刘志权:莫言讲的不仅是故事

2012年12月10日09:46    来源:京华时报    刘志权    字号:
摘要:莫言说,“用嘴说出的话随风而散,用笔写出的话永不磨灭”,其实,真正永不磨灭的是行动。我们能理解常人的不同立场,但文化巨 人的铸就,最终还是取决于其鲜明的行动选择。

作为文化名人的莫言,注定了要作为文化符号或文化寓言,长期承载各种评论或批评。接受这一现状,也正契合了莫言自己强调的多元宽容立场。

北京时间12月8日凌晨,身穿中山装的莫言,在瑞典文学院,以“讲故事的人”为题,以其一以贯之的风格,向全世界讲述了他的中国故事。这个故事既有历史也有现实,既有对人性和苦难的阐述,也有针对近来种种质疑之声的回应。

对于一位强调“叙述就是一切”、善于讲故事的作家,莫言演讲中关于“伟大的母亲”的故事,尽管感人,却不是最重要的。因为我们已经拥有很多同类的故事,而且 这并不是获得诺贝尔奖的必然条件。意味深长的倒是他最后讲到的3个故事——哭的故事,英勇斗士和扔草帽的故事。

需要重视和重申的 是,伟大的小说从来不仅仅是故事。正如世界上有那么多会讲故事的专业作家和民间艺人,但获奖的毕竟为数不多。莫言很清楚其中的区别,正如他在演讲中所言, “小说家在写作时,必须站在人的立场上”。何谓“人的立场”,是没有展开的空白,但他用故事的方式,用自己对多元宽容、平等相对和模糊性等的理解,做了填 空。这是他的立场,也是米兰·昆德拉、纳博科夫、巴赫金等作家学者看待小说以及社会的立场。正是基于这种立场,作家们构筑了一个包纳并最终超越政治的文学世界。

把这种对小说的理解扩大到我们对现实的理解,包括对莫言的批评,也许正是莫言所希望的,也是正确的。公正地看,莫言的获奖满 足了国人的诺奖情结,提升了当代文学的地位及国人的文学自信。但从另一个角度讲,能向嘲弄其相貌的人道歉的莫言,也理应能理解“我感到这个被争议的对象, 是一个与我毫不相关的人”这一现象。“众声喧哗”本是大众文化社会的文化现象之一。作为文化名人的莫言,注定了要作为文化符号或者文化寓言,长期承载各种 评论或批评。接受这一现状,也正契合了莫言自己强调的多元宽容立场。

莫言演讲的故事以“真理和正义”收结,这让我们联想到也获过诺 贝尔奖的爱因斯坦。作为鲍曼等所言的“超越对自己的职业或艺术流派的偏爱和专注,关注真理、正义和时代趣味这些全球性问题”的“知识分子”文化符号,爱因斯坦获得了世人永恒的尊敬。莫言说,“用嘴说出的话随风而散,用笔写出的话永不磨灭”,其实,真正永不磨灭的是行动。我们能理解常人的不同立场,但文化巨 人的铸就,最终还是取决于其鲜明的行动选择。莫言说,在今后的岁月里,他将继续讲他的故事,我们对此充满期待。

分享到:

(责编:吴杨)

相关新闻 >

视频 >

  • 女毒贩让婴儿吸毒女毒贩让婴儿吸毒
  • 女生学校里遭群打女生学校里遭群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