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中国,在汽车后排座椅上安装一个手刹装置,就可申请专利,甚至还能得到国家奖励。泰乐信律师事务所专门负责远东知识产权的律师托马斯·帕特洛赫说:“(中国)许多专利申请毫无意义,或者根本没什么发明创造价值。” |
德国《法兰克福汇报》12月15日文章,原题:无意义的创新,中国阻止国家创新奖励 在中国,在汽车后排座椅上安装一个手刹装置,就可申请专利,甚至还能得到国家奖励。泰乐信律师事务所专门负责远东知识产权的律师托马斯·帕特洛赫说:“(中国)许多专利申请毫无意义,或者根本没什么发明创造价值。”为展示创新能力,中国企业只求数量不求质量。这不仅造成浪费,也阻碍竞争。越来越多外国企业发现自己纠缠在专利的灌木丛中。
就像几乎所有东西一样,专利申请在华蓬勃发展。2011年中国首次成为全球递交专利申请数量最多的国家。但大幅上升的专利申请中,只有部分与增加创造力有关。
2008年中国出台“国家知识产权战略”,提出到2020年每年注册200万个专利。北京攻势的目标之一就是要展示,中国不再是“世界工厂”和“山寨王国”。迄今为止,中国一直在利用廉价劳动力优势生产低附加值出口商品。要改变这一模式,就须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这是北京五年计划中的重要目标。中国希望用创新提升经济。
外国专家认为目前做法适得其反。德国经济亚太委员会发言人布鲁德穆勒说,企业的专利申请更需质量。更多专利申请并不代表中国真正的创新能力。
同时这也使外国企业进入中国变得困难。尤其是中小企业,由于资金实力和人力资源不足,还要与大企业一样在各种新专利中仔细筛查,以免自己的产品被侵权,还要确保获准进入中国市场。“想不跌倒几乎不可能”,德国科德宝公司总裁温特茨勒尔如是说。外企需聘请专利律师,但这会抬高成本。“我们已接到业界大量申诉”,一名欧盟官员表示,90%非法复制案与中国公司有关。长此以往,中国的“专利潮”也会损害其自身。(作者克里斯蒂安·格尼茨,青木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