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收藏首页|简体|繁體
首页评论时政台湾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创投吉林南粤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IP电视华商滚动
海外网>>评论

刘迪:让“舆论领袖”发挥更多正能量

2012年12月28日09:04    来源:环球时报    刘 迪    字号:
摘要:1950年,阿尔蒙德在《美国人民与外交政策》中提出,美国存在三种民意,即“普通的公众”、“专注的公众”和“政治精英”。当下中国公众政治意见表达,很大程度依赖网络。网络舆论中的“意见领袖”即是“专注的公众”。

  今天,尽管社会已经进入网络时代,但此前的政治原则并未失效。以美国政治学家阿尔蒙德对“民意”划分为例,这种分析对理解中国当代网络时代的政治特点,仍有意义。

  1950年,阿尔蒙德在《美国人民与外交政策》中提出,美国存在三种民意,即“普通的公众”、“专注的公众”和“政治精英”。“普通公众”占人口大多数,除切身利益外,他们对其他事情不甚了解,也不感兴趣。例如,这部分人对外交政策并不关心,除非国家处于战争或国际危机之中。而“专注的公众”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对政治问题比较了解。这部分人是政治精英进行政治表演的观众,同时也能影响普通民众的观点。这部分人尽管数量很少,但具有很大的政治影响。而“政治精英”人数极少,属于职业政治家,包括国会议员、总统任命的官员、负责报道国内外政策的高级记者等。这部分人对“普通的公众”和“专注的公众”施加影响。

  “专注的公众”在决定民意时意义重大。美国的政治议题,如谴责南非种族歧视、反越战等,很大程度都是他们这些人在教会、媒体及课堂里提出之后才成为普遍的关注。这部分人既有知识分子,也可能属于某特殊利益集团。因此,任何政府都对他们十分在意。

  20世纪中期以后,政府的执政都要或多或少以民意做基础,或打民意牌。可以说,在二战后的60余年间,比较聪明的政府都在思考如何与这类公众沟通。因为“专注的公众”往往主导一国民意。例如犹太人仅占美国人口3%,但他们对美国外交政策的“亲以”发挥了关键性作用。

  任何现代国家,任何政治精英集团的成功都要依赖上述“专注的公众”。我们看到,很多对“专注的公众”缺乏介入的国家,其政权其实是被“专注的公众”摧毁的。最近中东某些国家出现所谓的“阿拉伯之春”,即是这类“专注的公众”骚动的结果。

  但另一方面,那些曾经骚动过的国家充分汲取了以往的教训,则能更好地驾驭民意。反越战时代,美国的民意十分激烈,但本世纪后,对于阿富汗战争以及两次伊拉克战争,美国公众并未出现上世纪60年代那种普遍、持久性的反战运动。这与美国利用爱国主义情绪、限制反战团体接近消息源,并封杀敌方消息都有关联。

  那么,今天中国的“专注的公众”是谁?我们知道,当下中国公众政治意见表达,很大程度依赖网络。虽然互联网利用者已超过5亿,但多数属于“普通的公众”。其中积极发言并可以影响其他网民的“专注的公众”仅是小部分,换句话说即网络舆论中的“意见领袖”。他们能够影响公众舆论,是因为他们对公共事务怀有强烈关心,知识层次比普通大众高,拥有时间与精力。但这些“专注的公众”无权确定政府政策,因此他们必须借助网络发表自己的看法,试图影响现实政治。

  政治精英应如何介入“专注的公众”是当下值得深入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如果过于注重少数“专注的公众”,是否意味着政策偏向迎合少数人的利益?笔者以为,中国互联网中的“专注的公众”,其实蕴藏着丰富智慧与巨大热情,他们对改革时弊,建立美好社会的执著,正是今天中国持续、加速改革的动力。整个社会应为他们提供发挥才智的空间,让他们成为中国改革的正能量。(作者是旅日学者)

分享到:

(责编:李文慧)

相关新闻 >

视频 >

  • 女毒贩让婴儿吸毒女毒贩让婴儿吸毒
  • 女生学校里遭群打女生学校里遭群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