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广东宣布2016年异地考生符合条件者可在广东报名参加高考,这一决定必将对京沪形成压力。京沪作为中国名牌大学最集中的城市,不可能长期无条件拒绝异地考生。北京、上海昨天都公布了过渡性方案,仍未对放开异地高考松口。但京沪最终做某种妥协只是时间问题。 |
广东宣布2016年异地考生符合条件者可在广东报名参加高考,这一决定必将对京沪形成压力。京沪作为中国名牌大学最集中的城市,不可能长期无条件拒绝异地考生。北京、上海昨天都公布了过渡性方案,仍未对放开异地高考松口。但京沪最终做某种妥协只是时间问题。
京沪拥有中国最优质的高等教育资源,这些资源已经同两个城市在相当程度上融为一体。这些高校增加了京沪城市的吸引力,反过来,这些高校受推崇,有一部分也是因为它们在京沪。京沪的教育资源有限,同两座城市的综合容纳力有限密切相关。
坐落在京沪的重点大学,它们既是全国的,但因地处京沪,它们的社区性又显然不是零。对它们的全国性或者社区性做只顾其一不顾其二的极端追求,都不合理,也必将遭到相反利益群体的抵制和反弹。
过去京沪高校的地域性过强,招致大量批评。这些年京沪高校纷纷扩大外地考生招生比例,北京高校的这项改革进展尤其快。但这些改革仍远达不到外地家长和考生们的要求。
异地考生在京沪就地高考问题,是京沪高校的全国性和社区性最接近打通的交叉地带。那些考生随家长来自全国各地,他们当中的很多人逐渐融入京沪社区,他们就地高考说得上合情合理,因此得到各种舆论的总体支持。
异地高考同时意味着京沪考生利益的进一步稀释,对他们来说,这就是京沪教育资源的进一步全国化,以及对地域性的进一步侵蚀。那些家庭总体上没有做好这样的精神准备,这对他们来说是不小的冲击。
异地高考势在必行,京沪两市的居民构成在变,教育公平的内涵在变,阻止异地高考只会使问题越来越尖锐,越来越具有冲击力,这对两座城市的发展和内部社会氛围从长远看都有越来越大的负面性。
同时这项改革需要谨慎把握速度和节奏,缓释对北京市户籍家庭的冲击。这部分家庭的感受无论与社会公平是什么样的关系,都是现实的,忽视它们不利改革的平稳进行。
此外,异地高考是否会引发京沪两地的新移民潮,导致两市各种资源的新一轮紧张,尤其是带动房价新的上涨,改革者也应有充分估计。如果京沪的城市规模可以无限扩大,就可以用优质大学的招生增量放开解决异地高考问题,但这个假设是理想化的。
京沪特殊吸引力的根源是中国发展不平衡,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两头下手,一方面把京沪的资源逐渐向全国开放,另一方面要加快其他有同等综合吸引力的中心城市形成,包括新教育中心的形成。如果后一项发展的速度过慢,只能逼着京沪的城市规模和人口密度都继续膨胀,直到瘫痪,被毁掉。
北京市昨天表示明年或将公布异地高考的具体方案。这确是两难的改革,但再难也要改,因为环境已经变了,改革不是没事找事,而是对各种变化的积极应对和应势而为。
高考改革必须是减少社会矛盾,而不是制造社会对立的过程。这项改革面对的不是因权力而产生的“既得利益群体”,处于改革两端的都是人民大众。在他们之间做利益调整,必须追求公平与平衡的最大协调。
(原标题:京沪异地高考问题将越来越尖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