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按照以往经验判断,折中妥协方案可能会是唯一的出路。美国政府终究不会掉下“悬崖”,不仅如此,其实我们稍加注意就会发现美国人早已为应对“财政悬崖”做好了前期的准备。 |
美国会不会掉进“财政悬崖”?2012年全球经济在震荡和调整中安然度过,各大机构普遍预测明年全球经济略好于今年。但令人关注的美国“财政悬崖”问题仍悬而未决,从目前美国会两党的交涉看,似乎仍未找到解决问题的平衡方案。按照以往经验判断,折中妥协方案可能会是唯一的出路。美国政府终究不会掉下“悬崖”,不仅如此,其实我们稍加注意就会发现美国人早已为应对“财政悬崖”做好了前期的准备。人们或许对刚过去的美国第四次量化宽松(QE4)还记忆犹新,事实上,只要把美国的“连环拳”组合起来观察,答案自然明了。
QE4和之前的QE3都是通过资本的扭曲操作,即卖出短期债券,买入长期债券来实现的。短期看,这一操作可以增加美国的资金流动性,提振经济增长,长期看,将来一旦世界经济好转,长期债券还可以升值。然而,美国急于推出QE4背后的原因却并不止于此。无论美国最后是否会滑落“财政悬崖”,最后各方总归会有个解决方案:加强税收和收缩开支,差别只不过是幅度大小不同罢了。而在此之前连续推出QE3和QE4,实际上也是在为“财政悬崖”做出一种铺垫:在收紧之前先做好“膨胀”工作,至少美国政府财政运筹的资金还是可以得到保证的。
因此,美国的“财政悬崖”并没有看起来的那样来势汹汹。它实质上只是反映了美国政府和国会之间的矛盾,而这种矛盾却被美国媒体无限放大了。从短期来看,加税和减支的确会影响美国的经济竞争地位,但从长期来看,对美国经济却可能不失为一件好事。它可能会对政府无限扩大的财政赤字形成一种制约,从而推动经济缓慢地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然而无论是QE3、QE4还是“财政悬崖”的解决方案,都只是通过扩大流动性刺激经济,经济学常识告诉我们劳动生产力的变化和提高、技术的创新和进步、投入产出的边际效益变化才是支撑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美国这种长期依赖信贷的投入无法带来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创新,因而不可能解决经济增长的根本问题。相反,这种刺激经济的结果反而会使得大量资金停滞在流通领域,形成流动性陷阱,增加市场的投机因素,带来金融市场和商品市场新的震荡。
更严重的后果是,欧洲和日本紧随其后,仿效美国采取不同形式的量化宽松。对西方发达国家而言,量化宽松如同一种麻醉剂,长期服用是会上瘾的,而明知有害又不能终止,堪称“饮鸩止渴”。而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而言,我们必须要充分认识到美国宏观政策的意图及其危害,做好防范工作。(作者是商务部研究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