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收藏首页|简体|繁體
首页评论时政台湾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创投吉林南粤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IP电视华商滚动
海外网>>评论

欧阳洁:银行理财需防“李鬼”

2013年01月07日08:37    来源:人民日报    欧阳洁    字号:
摘要:近期出现银行员工私售理财产品事件,导致投资者血本无归。回首2012年,银行理财产品持续火爆,继续成为百姓投资热点。理财“夜市”、“早市”、“秒杀”,各种新鲜名词显示着银行理财市场的“热度”。

  近期出现银行员工私售理财产品事件,导致投资者血本无归。由此反映出来的银行内部管理缺失,应引起高度重视

  回首2012年,银行理财产品持续火爆,继续成为百姓投资热点。理财“夜市”、“早市”、“秒杀”,各种新鲜名词显示着银行理财市场的“热度”。相关数据统计,2012年前三季度,银行理财产品累计发行23858款,远超2011年总量。据估计,2012年全年银行理财产品发行量约3万款,募集资金规模流量达到20万亿元,银行理财产品市场规模稳步扩大。

  2012年,央行两次降息,在存款收益下降、股市、基金和黄金等投资市场低迷震荡的情况下,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虽有所下降,但因其相对较高的安全性而受到市场青睐,为低风险偏好投资者提供了一条稳健的投资渠道。

  投资者选择银行理财产品看中的是其较高的稳定性,即使收益不高,但是有银行信誉为产品“背书”,投资者觉得放心很多。这些投资者中有一些缺乏专业知识,有的甚至是拿出毕生积蓄,完全信赖银行专业能力的中老年投资者。按理说,在目前全社会资金相对紧缺,银行吸收存款压力加大的情况下,投资者将少则5万,多则上百万的资金交给银行,不高的投资预期应该不难满足。

  然而,最近却接连出现银行员工私售理财产品,导致投资者血本无归的事件。银行称,这些产品不是银行自身设计的理财产品,而是部分工作人员违规私售。违规私售的理财产品出问题,银行没有责任补偿客户的损失,听上去这个理由似乎很有道理,但却又经不住仔细推敲。因为,无论是银行的正规理财产品,还是违规私售的产品,都是银行工作人员卖给投资者的,投资者根本无从分辨哪款是真哪款是假,出了问题显然不能由投资者自认倒霉。即使是一些工作人员擅自违规销售,但问题的根本还是银行内部管理能力、风险管控能力缺失。

  随着银行理财产品规模的不断扩大,这样的风险和隐患也越来越多,由此可能导致的系统性风险也会增大。加强操作风险管控,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发展的步伐才能更加稳健。

  此外,提高银行理财产品的透明度也是当务之急。目前大多数产品没有标明资金投资方向、投资产品的风险状况等关键信息。面对繁杂、晦涩的理财产品名称,投资者往往只能盲目挑选,买了产品后,对持有产品的状况也未能及时了解,等于两眼一抹黑,赶上哪款是哪款,这显然不利于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未来银行应当提升产品的透明度,及时披露理财产品的投资状况和风险情况。而监管部门也要加强监管,建立起全面的风险评价和管理体系,为投资者把好关。

  健康发展的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离不开成熟的投资者参与。现在有些投资者挑产品只看收益率高的,而实际上,高收益伴随着高风险。买理财产品时,看到高收益产品,投资者不妨多个心眼,多了解一下产品投资结构、投资标的和投资风险,看看自己能否承受相当的风险。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理财产品,资金的保值增值才能更有把握。

分享到:

(责编:李文慧)

相关新闻 >

视频 >

  • 女毒贩让婴儿吸毒女毒贩让婴儿吸毒
  • 女生学校里遭群打女生学校里遭群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