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安倍试图通过迂回外交增加同中国打交道的筹码是一厢情愿。日本作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和本地区第二大经济体,在东南亚等地区的一些国家中的确有一定影响力,但日本要借此“牵制”中国,则是高估了日本的影响力,低估了其他国家同中国维持良性互动关系的动力。 |
日本新任首相安倍晋三日前高调宣称要以全球视野开展“战略性外交”。
从组阁到正式执政,短时间内安倍新政府在外交布局、造势和运作方面可谓紧锣密鼓:安倍先后同美、澳、英、俄、印尼、印度、越等国领导人通话,派特使访问韩国并指派日本外务次官访美,安排日本副首相兼财务相麻生太郎访问缅甸并宣布减免缅甸日元贷款、提供新一批日元贷款;新外相岸田文雄筹备首次出访即前往菲律宾、新加坡、文莱等东盟各国。安倍本人及其阁僚更是多次表示其出访将首选美国。
初步看,安倍的“战略性外交”是要对外“广结善缘”,重点通过强化美日同盟、修复日本对俄韩关系、拉近日本与印度和东南亚等国家关系,提升日本的战略地位,扩大日本的地区和全球影响,为安倍筹建的“危机突破内阁”赢得“突破性”政绩。这一外交布局和优先次序的安排并非完全针对中国,但显然安倍内阁希望通过此举增加日本同中国打交道的筹码和回旋余地。
但上述“战略性外交”能否奏效,值得存疑。这种“战略性外交”是以安倍本人及自民党错误的历史观和安全观为基础的,注定会受到外界质疑,使其成效大打折扣。安倍无论是酝酿发表“安倍谈话”来模糊“村山谈话”和“河野谈话”的立场,还是增加日本军费、扩充军备、力推集体防卫权,只会给日本同邻国的关系埋下更多隐患。上述错误的历史观和安全观将会遮挡安倍内阁的“全球视野”,在这种情况下要推动“战略性外交”谈何容易?
安倍试图通过迂回外交增加同中国打交道的筹码更是一厢情愿。安倍再次就任首相后掀起的上述第一波外交攻势不由得使人想起他上次任首相期间所钟情的“价值观外交”和“自由与繁荣之弧”。日本作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和本地区第二大经济体,在东南亚等地区的一些国家中的确有一定影响力,但日本要借此“牵制”中国,则是高估了日本的影响力,低估了其他国家同中国维持良性互动关系的动力。
安倍出于国内政治、日本利益和自身抱负的需要,其对外政策主张和实践既有连续性,也有摇摆性。这在其第一次任首相时就有突出体现。所以现在还不能断定安倍外交特别是对华外交的政策取向。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安倍及其内阁的历史观、安全观和外交理念本身如不能突破旧思维的束缚,要实现日本的“战略性外交”只能是一种奢谈。如果安倍进一步把“战略性外交”当成今后执行对华强硬路线的大框架,则不论其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最终都会是自酿苦果,自食其果。
(作者为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特聘研究员)
海外网评论频道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海外网(www.haiwainet.cn),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