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收藏首页|简体|繁體
首页评论时政台湾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创投吉林南粤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IP电视华商滚动
海外网>>评论

米广弘:关注电子传教时代的舆情

2013年01月16日13:38    来源:环球时报    米广弘    字号:
摘要:现阶段,宗教的传教方式正发生着重大变化。特别是以因特网为平台的现代化通讯、传媒手段、大众化的宗教电子音像制品等催生了电子教会,促成了电子传教时代的到来。

  近些年来中国“宗教热”的持续升温,与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急剧转型的大环境不无关系。经济生活的急剧变化对人们的心理、道德价值观、生活方式等方面产生巨大冲击,心态失衡与困惑导致越来越多人开始从宗教中寻求心理慰藉。

  现阶段,宗教的传教方式正发生着重大变化。特别是以因特网为平台的现代化通讯、传媒手段、大众化的宗教电子音像制品等催生了电子教会,促成了电子传教时代的到来。由于互联网的开放性、互动性与随意性,使得以互联网为载体的宗教活动,打破了传统宗教活动在寺院、教堂等宗教活动场所进行的局限性,传播得更快,范围更广,影响更大。虚拟教会、网络宗教组织和团体应运而生,一个庞大的网上宗教世界已经快速形成。

  网络让宗教信仰世界成为了一个“信仰村落”,由过去以教会为中心注重外在形式的“有形宗教”向注重内在意义的“无形宗教”转变,网络宗教脱去了宗教的现实组织、宗教仪式和修行方式,成了一种“准精神宗教”或“大众文化消费品”甚至“精神快餐”。

  网络在使宗教传播更加快捷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比如境外势力利用电子教会向信众歪曲事实,传播反华信息,普通信众一时难辨宗教与政治的界限,容易受蒙蔽被利用,充当敌对势力的筹码。由于不受传统宗教操作的限制,一些国内敌对势力还自创一些非法网站进行“传教”,对普通信众进行反政府煽动。

  针对这种现状,建立宗教网站舆情监测机制已是当务之急。密切关注宗教舆情,政府要主动和网络媒体相互配合,及时迅速地向公众传递正确信息,加强打击非法传教网站的力度,维护社会稳定。与此同时,加大宗教事务管理公开力度。主管部门要研究新媒体信众的心理契合方式和接受习惯,正确引领言论,抑制电子传教的消极因素,发挥电子传教的积极因素,让电子教会有序化、平稳化发展,确保网络舆论朝着宗教事业的健康发展方向前行。(作者是统一战线理论研究学者)

分享到:

(责编:李文慧)

相关新闻 >

视频 >

  • 女毒贩让婴儿吸毒女毒贩让婴儿吸毒
  • 女生学校里遭群打女生学校里遭群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