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次出现在东北、华北到中部乃至黄淮、江南地区的大范围重度和严重空气污染,不仅给人们健康、生活和出行带来了严重影响,也再次给中国环境问题敲响警钟。与过往不同的是,在新领导班子的新作风鼓动下,中国主流媒体掀起更为着重民生问题报道的新风气,发表了较过去更为尖锐与直接的评论,还引发了社会对中国发展模式转变的更深入思考。 |
浓浓的雾霾,昨日笼罩了上海。分明是艳阳高照,但阳光偏就是无法穿透灰蒙蒙的云层。居高远望,高楼大厦仿佛都穿上了一层灰色薄纱,恰似雾里看花。
过去一周,中国中东部地区的数十个城市,就是这样的一片朦胧。不过,对着这犹如古典诗词中意境的朦胧之美,生活在其中的民众,不仅是无心欣赏,还忧心忡忡。与此同时,中国大面积地区遭遇十面“霾”伏、空气污染指数爆表、发布最高级橙色预警等等的新闻报道,占据了主流与网络媒体版面。这些触目惊心的标题,无时无刻不挑动着民众的神经。
即便是在微博上写诗作词自嘲者,也不经意流露出心中的不安:“月朦胧,鸟朦胧,空气雾霾浓。山朦胧,树朦胧,喉咙有点痛……”
空气污染问题,困扰经济相对发达地区的中国民众已经多年。根据专家提供的分析,此轮灰霾天气持续如此长时间的主因,是大气污染物扩散条件差和空气湿度大这两个不利的天气条件。
至于灰霾天气的形成,则是因为PM2.5浓度高。有专家认为,以燃煤为主的中国能源结构,以及大量的城市机动车尾气排放,是灰霾天气形成的罪魁祸首。其他配角是高污染企业的废气排放、工业化和城镇化大规模建设的扬尘等。
然而,这些分析,对健康长期遭遇不同程度雾霾天气威胁的民众而言,其实已经是老生常谈,徒然加深心中的无奈,只能高唱“雾里看花何时了”。
至于中央及地方政府启动的应对措施,还是依样画葫芦,难见新意。例如北京下令涉及建材、冶金、化工等高污染企业停产、空气污染最为严重地区的党政机关停驶三成公车,中小学停止学生户外锻炼活动;湖北武汉要求建筑工地减少扬尘,严格监管企业烟尘排放;河南郑州对城区主干道进行冲洗,每天增加两次洒水降尘等。
相关措施的再次启动,也让人怀念起2008年北京主办奥运会期间,当局对污染展开雷厉风行式的控制后,所取得的显著成效。只可惜,随着奥运会的结束,相关措施的一一终结,北京的蓝天也难得一见了!
这种治标不治本的方法,就如此次灰霾天气,市民的应对方法一样:有能力的飞离中国,或往海南岛等空气污染低的地方跑,更多跑不掉的市民,只能抢购口罩。只是,不论是逃离还是戴口罩,都是逃(罩)得了一时,逃(罩)不了一世。
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走上了西方先进国家当年完成资本原始积累的“先污染、后治理”老路。如今,“高污染、高排放、高能耗、低效率”的“黑色经济”模式,让环境、生态所付出的沉重代价,一一显现。
这次出现在东北、华北到中部乃至黄淮、江南地区的大范围重度和严重空气污染,不仅给人们健康、生活和出行带来了严重影响,也再次给中国环境问题敲响警钟。
与过往不同的是,在新领导班子的新作风鼓动下,中国主流媒体掀起更为着重民生问题报道的新风气,发表了较过去更为尖锐与直接的评论,还引发了社会对中国发展模式转变的更深入思考。
有分析称,环境恶化危害公众健康、影响社会稳定、并制约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威胁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题。要如何通过政治领导力,贯彻一直空谈多年的环境治理措施,收拾“国在山河破”的局面,还给后代子孙一个健康的环境,看来也是中共总书记习近平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必须跨越的另一座大山。
(来源:《联合早报》,原题:雾里看花何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