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然而这次济源城管缴掉市民手机的乌龙事件,又再一次折射城管对于自己的不自信。但凡有外人拿出手机来“咔嚓”,于是城管们立马就有条件反射,仿佛接下来无疑是“曝光、讨伐”。 |
郑州的赵先生用手机为济源市城管局的工作人员照相,本打算夸夸城管人员,不想手机竟被城管人员抢走。(《大河报》1月16日)
你说这赵先生冤不冤,本来是想给为人民服务的城管人员脸上贴金的,没想到对方执意“做好事不留名”,这还也罢,竟然直接把赵先生手机给“缴”了。如此做派,似乎又被当年那“试问天下谁敢敌”的霸气附体。
这次过于敏感的条件反射,归根到底还是城管对于自己的不自信。想当初“城管”二字横空出世,是带着何种唐突和粗暴之势横扫千军。虽然只是少数城管的粗暴,却被舆论放大成“以点带面”的冲击波,牢牢的在大众脑海里给整个城管部门贴上灰色标签,以至于在很长的时间里城管部门都在低调做人、匍匐前进。
坦诚的说,城管的工作的确难做。本意是给城市进行市容市貌管理,这就势必要牵涉到很多弱势群体为生计而摆的地摊、商贩等不合规定之物,就造成街头城管执法的时候,难免出现“磕磕碰碰”,这是民怨反应比较大的集中面。但是从另外一个程度来说,进行博弈的城管和小商小贩一样,都属于弱势群体,薪水不是最高,环境也不尽如人意,而且工作起来有相对大的风险,而且似乎是顶着“冒天下之大不韪”的帽子,对此很多城管内心都有着深度的焦虑症。
早些年的“粗暴执法”,的确让人对于城管们不太待见。而如今时过境迁,社会越来越趋于和谐稳定的大环境,城管形象也似乎有种“涅槃重生”之感。于是走进我们视线里的,更多的是“鲜花执法”“门口喊话执法”等运用非暴力手段进行工作的一面,不管效果如何,我们看到的是城管诚意,对此群众大都是鼓掌欢迎。
然而这次济源城管缴掉市民手机的乌龙事件,又再一次折射城管对于自己的不自信。但凡有外人拿出手机来“咔嚓”,于是城管们立马就有条件反射,仿佛接下来无疑是“曝光、讨伐”。其实稍微冷静的人一看,本来就是在执法,且又没有暴力相向,有什么见不得人的?而且突兀的以公家之名夺取公民的合法财产,本身就是种违规。
“以和邦国,以统百官,以谐万民”。随着社会进步发展,城市管理者和百姓之间,也将进行职责转换,从管理者变成服务者,这也是大势所趋。而我们看到城管部门很多都不乏先知先觉的智慧,都已经在潜移默化的作风“走转改”。他们太渴望新城管的形象深入人心,从而符合时代的旋律。济源城管的误动作,源于一种惯性思维在作祟,其实他们应该可以放下忐忑,去读懂老百姓对于城管肯定和褒扬的善意之心。
当我们享受着城市整洁有序的时候,内心都应该有对城管的感恩。不管如何,真正为人民服务的劳动者,都是值得尊重的。(谢伟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