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收藏首页|简体|繁體
首页评论时政台湾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创投吉林南粤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IP电视华商滚动
海外网>>评论

王嘉振:转变生产方式 建设生态文明

——二论国有企业在建设生态文明中的表率作用

2013年01月18日09:37    来源:海外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王嘉振    字号:
摘要:18世纪70年代,以近代科学技术为基础的英国工业革命,开始了世界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在短短的两百多年内,人类的物质生产方式发生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工业的变革,人类社会进入了现代化的工业化阶段。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高生态文明水平,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是当代中国人的伟大使命。要承担起历史使命,我们必须将生态文明建设与坚持科学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紧密结合。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要求我们在建设生态文明时,必须着力加快生产方式转变为主线。这是关系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基础性地位的战略抉择。

  生态文明是涉及生产方式变革的战略任务

  历史唯物论的文明观认为,一定的文明是建立在一定的物质生产方式的基础上的:物质生产—社会制度—思想观念。物质生产是文明的基础。生产方式的变革决定文明形态的形成。

  18世纪70年代,以近代科学技术为基础的英国工业革命,开始了世界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在短短的两百多年内,人类的物质生产方式发生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工业的变革,人类社会进入了现代化的工业化阶段。而到了现代社会,以生态技术、循环利用技术、系统管理科学和复杂系统工程、清洁能源和环保技术等为特色的科学技术进步方兴未艾,直接催生和引发了生态文明这种新型文明形态的兴起与实践。

  生态文明的物质基础及其生产方式

  生态文明的物质基础是生态产业。生态产业是“以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为中心”,以“自然—社会—经济”复杂巨系统的动态平衡为目标,以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能量转化与生物生长的规律为依据进行经济活动的产业;生态文明把国民经济的产业活动放在自然生态环境中进行,形成了生态产业的国民经济结构: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信息业—生态服务业;生态化发展战略是:以生态农业为基础,以生态工业与生态信息业为支撑,以生态产业为主导,以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为中心,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生态化就是用生物科学技术武装工业、信息业和服务业。

  发展生态产业,关键是生态化生产方式的兴起。与传统工业文明的线性非循环经济相区别,生态文明生产方式的组织原则和技术原则是非线性和循环的,是以生态绿色技术改造现代工业生产,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它把工业生产过程放在生态环境建设中来考虑,把生态环境优化作为衡量工业发展的质量和程度的基本标志,并把产品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的损害程度降至最低,同时多层次利用废弃物,把终端治理转变为生产全过程控制的污染防治。

  转变生产方式,建设生态文明

  中国共产党提出、确立并发展了生态文明理念,使其由语词语境向治国理念发展,并成为时代性的战略任务。当前要破解的核心难题就是生产方式的转变。

  为此,第一,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我们必须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推动生态技术与生态产业结合,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基于传统产业生态化技术,重点发展资源友好技术;基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重点发展能够促进生态环境改善、维护生态平衡、提高生态服务功能的环境友好技术,重点发展新的产业革命所需要的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等高新技术。第二,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健康发展,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合理布局建设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

  国有企业是推进生产方式转变和建设生态文明物质基础的中坚力量

  国有企业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加者,是社会生产和流通的直接承担者,是推动社会经济技术进步的主要力量。作为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关键因素,企业如何给自身发展进行定位,如何建设生态文明型企业直接关系到生态文明建设的速度与质量。从转变生产方式的视角来看,有两个核心课题需要破解。

  第一,从国有企业自身来讲,企业的生态文明建设并非仅仅是在工业文明模式下对企业发展方式的修修补补,生态文明企业,应是秉持生态文明理念,依据生态经济规律和生态系统的高效和谐、优化原理,遵循“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综合运用生态工程手段和一切有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科学技术,设计和改造企业工艺流程,组织企业内部生产过程的合理循环,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协调和统一,构造集约效益型、自主创新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经济安全型、人际和谐型的现代企业形态。

  第二,从国有企业监管者——国资委的角度讲,总结国际社会政府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监管的经验和教训,根据我们的实际国情,对国有企业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监管应该在人事政策、税收政策、价格政策、金融政策和产业政策上逐步进行创新和完善。如在人事政策方面,可在较为宽广的范围乃至全球范围内择优选聘具有生态经济视野、生态文明意识的董事和经营者,建立完善市场化选人用人和激励约束机制,进一步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增强国有企业发展生态文明型企业的活力。在投融资政策方面,对国有企业开发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的技术直接给予投资倾斜;协调、鼓励国有金融机构对国有企业的循环经济项目、低碳技术予以贷款支持;引导和鼓励实力比较雄厚、生态技术效益较为明显、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强的大中型国有企业上市融资等。

  (作者系济南市国资委主任、党委书记)

分享到:

(责编:吴杨)

视频 >

  • 女毒贩让婴儿吸毒女毒贩让婴儿吸毒
  • 女生学校里遭群打女生学校里遭群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