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应该注意,中日钓鱼岛主权之争,曾围绕以下四点展开:1.谁先发现并利用该岛;2.是否和甲午战争有关;3.是否承认旧金山和约及日美“冲绳归还协定”;4.是否存在争议。日方前三项主张,因与日本外交文书相关记载相悖,更因美国明确表态,“将尖阁诸岛(钓鱼岛)管辖权交给日本,并不意味对主权有任何倾向”而不再提及。因此,当今中日双方的博弈,主要聚焦于是否存在“争议”。 |
【海外网2月4日报道】中日之间关于钓鱼岛的争端仍在发酵,据日本媒体报道,冲绳县石垣市3日向日本政府提出请求,要求将钓鱼岛作为申遗对象,并准备为申遗对钓鱼岛进行实地考察。一方面日本高层频频访华,释放友好信号,另一方面日本不断强调在钓鱼岛问题上的强硬立场,加强军备,搞一些小动作。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的诚意到底有多大?日本新华侨报网今日发表复旦大学冯玮教授文章,分析中日之间关于钓鱼岛“争议”的博弈。
文章说,应该注意,中日钓鱼岛主权之争,曾围绕以下四点展开:1.谁先发现并利用该岛;2.是否和甲午战争有关;3.是否承认旧金山和约及日美“冲绳归还协定”;4.是否存在争议。日方前三项主张,因与日本外交文书相关记载相悖,更因美国明确表态,“将尖阁诸岛(钓鱼岛)管辖权交给日本,并不意味对主权有任何倾向”而不再提及。因此,当今中日双方的博弈,主要聚焦于是否存在“争议”。
中方强调,“搁置争议”是周恩来、田中角荣等老一辈领导人达成的“共识”。2012年9月10日,中国外交部声明再次敦促日本“回到双方达成的共识谅解和谈判解决争议的轨道上来。”9月14日,中国海监船进入了钓鱼岛12海里之内。12月13日,中国海监Y——12飞机抵达钓鱼岛领空,与海监编队开展海空立体巡航执法。2013年1月28日,中共总书记习近平强调:“任何外国不要指望我们会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不要指望我们会吞下损害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苦果。”这是对日本的最新警告。所谓“核心利益”的含义,日方非常清楚。按《读卖新闻》的解读:“核心利益是中国外交用语,意即中国将不惜任何代价,包括不惜诉诸武力也要捍卫的利益。”中方的举措和中国领导人的警告,意图非常明确:使日方承认“争议”,并进而接受中方“搁置争议”的主张。
但是,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似不为所动。2月1日,安倍在参议院全体会议上首次明确表示:“与中国之间不存在需要解决的领土主权问题,也不存在应该搁置的问题。”2月2日,安倍在冲绳县那霸市视察航空自卫队那霸基地时更强硬宣称:“对我国固有领土、领海、领空及主权的挑衅行为正在持续,我决意站在应对危机的最前列。希望你们向任务迈进,不负国民期待。”
安倍已显示“放手一搏”的强硬姿态,中方当如何回应?笔者认为主要当处理好以下关键问题。
首先,如安倍所言,他的强硬是“不负国民期待”。《日本经济新闻》社和东京TV最新民调显示,安倍内阁支持率从内阁成立时的62%上升至68%。因此,如何化解日本极端民族主义,是中国面临的主要课题。
其次,安倍多次断言:“中国不会在钓鱼岛问题上对日本动武”。在防相小野寺五典含蓄地表示,将对进入钓鱼岛领空的中国飞机将发射曳光弹警告后,中方没有再展开“立体巡航”。美国虽力阻日本刺激中国,但也对中国“单方面的挑衅行为”发出了前所未有的警告,并和日本开始了联合巡航。中国是否敢于碰硬,取决于是否拥有“在信息化条件下打一场局部战争的能力”,但如何“不战而屈人之兵”,则取决于是否拥有高超智慧。
最后,安倍一再宣称:“中国对于日本经济发展不可或缺。”但反过来,日本对中国经济的发展,难道可有可无?据日本帝国信息库统计,日本在华企业计14394家,其中制造业5951家,批发业5037家,涉中国从业人员愈千万。安倍显然认为,中国“投鼠忌器”,不敢在经济方面对日本施以“重拳”。自去年年底日系汽车在华销售持续回暖,也使安倍对通过“经贸互利”实施“政经分离”,有足够自信。因此,如何使日本深刻认识“想要分享中国的发展红利,就必须安分守己而不是惹事生非”,是中国需认真做好的功课。(作者系中国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日本研究中心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