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虽然我国是一个考试大国,但对考试评价却没有深入研究,包括中高考命题,也存在很大的随意性,具体的表现,就是每年的考题难度变化大,录取分数高低起伏,去年某省的高考一本线就比前年上扬30多分。 |
近年高校自主招生“神题”不断,贡献了“玉皇大帝和如来哪个大?”“老子和孔子打架你帮谁?”这类考生们到现在也不知道怎么求解的题目。(2月4日《武汉晚报》)
总体看来,“神题”出现几率最高的场合,是自主招生测试,这包括中考自主招生和大学自主招生。老师们之所以出这些题目,据说是为了考察学生的思维能力。然而,在笔者看来,这些考题的质量并不高,除了“神化”自主招生,增加考生的焦虑外,并没有多大的价值。
众所周知,考试的基本功能是评价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升学考试则还有选拔的功能。为了让考试实现评价、选拔功能,应尽量避免偏题、难题、怪题,否则,就会导致评价出现偏差——做偏题、怪题往往要靠运气,而不是实力。考题的水平,不在于“难倒”、“考糊”学生,而是考察学生的真实能力。
虽然我国是一个考试大国,但对考试评价却没有深入研究,包括中高考命题,也存在很大的随意性,具体的表现,就是每年的考题难度变化大,录取分数高低起伏,去年某省的高考一本线就比前年上扬30多分。
这不像国外的考试,考试组织者甚至会对“选择支”的设计进行跟踪分析,以使考试更好地评价学生的真实水平。这种情况在自主招生,尤其是面试中就更普遍,由于参与自主招生的老师(有些学校参加自主招生面试的老师达两三百人之多),并没有考察、评价学生的经验,也没有接受相应的培训,因此,就可能随意出题。
我国推行的自主招生改革,也只是给招生学校少量的自主权(录取优惠加分),而没有给学生的选择权,每个考生都只能拿到一张学校录取通知书,而不能拿到多张学校录取通知书再做选择。这也就决定招生学校难以站在学生立场思考问题。
只有当考试从行政垄断走向市场竞争——学校自主认可、学生自主选择参加,才能让考试出题者关注考试评价质量;同样,只有学校面临“被选择”,才会尊重学生的权益。在世界一流大学,都有独立的招生委员会制订招生的标准,并通过专业的招生官来实现,这样才能招收到符合本校要求的学生,而与之对应,学校得有自身的办学定位、办学特色。我国学校没有办学自主权,不清楚办学定位,而只有全面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推行学生和学校双向选择的自主招生,才能让办学回归正常,也才能让考试评价回归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