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至于国民党军队的伤亡人数,大陆方面称国民党军队死伤9000多人,国民党方面则称阵亡1267人,伤1982人,共3249人。不过,金门在1953年建立的金门地区国民党军队阵亡将士公墓,安葬了4500具遗体。 |
我在2010年第2期《名人传记》上读到《汤恩伯与蒋介石恩恩怨怨》一文,内中称 1949年10月24日(应是25日凌晨)中国人民解放军九千余人登陆金门之后,“全军官兵全部牺牲。国民党方面指挥金门战役的主管正是汤恩伯。”
恰巧当时我刚从台湾金门归来,我趁在台湾度假一个月,去金门住了四天。我在金门详细参观了古宁头战史馆,并骑自行车访问了当年的古宁头战场。1949年10月的金门战役,台湾方面称之为古宁头战役。古宁头战役前期的国民党军队指挥官是汤恩伯,后期是胡琏。据国民党方面统计,中国人民解放军分三批登陆金门,总人数为9086人(其中船工约350人),并没有“全部牺牲”。在古宁头战役中,解放军被俘总数为5175人,阵亡为3873人,还有50多人失踪。我在金门的古宁头战史馆看到成批的解放军俘虏高举双手投降的照片、巨幅油画。最后一个被俘的是解放军253团团长徐博,他躲在金门主峰太武山北侧山洞中,直到1950年1月因在夜晚偷吃附近田地中的红薯而被捕。
这些俘虏被押往台中干城营房和东海岸绿岛的“新生营”实施“新生训练”,其中包括244团团长邢永生、参谋长朱斐然、251团团长刘天祥、政委田志春、参谋长王剑秋、244团政治处主任孙树亮、251团副团长马绍堂等。经过“教育改造”之后,有900多人(年龄较大、受过伤以及表示坚决不肯留台湾的)于1950年5、7、9、12月分四批被载上渔船遣返大陆。这些人在南京、杭州和福州接受审查之后,大都被开除党籍、团籍和军籍,回乡务农。也有的被判刑。直到1983年中共中央发出文件,要求对金门被俘人员进行复查处理。绝大多数人恢复了党籍、团籍和军籍,改为复员军人,补发了复员费。
大部分战俘留在了台湾,其中年轻的被补入国民党军队,也有的安置到台湾各地工作。如原244团的医务人员赵宝厚,被俘后编入国民党部队,在台湾上了军校,成了军医,退伍后在台湾开牙科诊所,1988年带着台湾的妻女回山东泰安探亲。他们西装革履出现在那些在大陆回乡务农的昔日战友面前,双方都不胜感叹!
金门战役中大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连获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巨大胜利之后,产生轻敌与急躁情绪所致。从此蒋介石残部在台、澎、金、马站稳脚跟,海峡两岸的对峙之势从此形成。
历史毕竟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女孩。当战场的硝烟渐渐散去,历史的本来面目就会慢慢显现。
我查阅文献,发现所谓中国人民解放军九千余人登陆金门之后“全部牺牲”,其源出于1949年10月2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粟裕、袁仲贤、周骏鸣致第十兵团叶飞、陈庆先的电报。毛泽东在1949年10月29日的《军委关于攻击金门岛失利的教训的通报》[1]中,引述了粟裕等电报内容,称“全部壮烈牺牲,甚为痛惜”,并指出“此次损失,为解放战争以来之最大者”。
当时,由于战场情况不明,同时也为了稳定军心,称登岛部队“全部壮烈牺牲”,犹情有可原。但是在1987年把《军委关于攻击金门岛失利的教训的通报》收入《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一册时,对登岛部队“全部壮烈牺牲”不加注释说明事实真相,已属不应该。至于到了2010年仍在鼓吹“全军官兵全部牺牲”,则是在撒谎——因为作者也知道并没有“全部牺牲”,而是为了与毛泽东1949年10月29日的电报保持“口径一致”。
至于国民党军队的伤亡人数,大陆方面称国民党军队死伤9000多人,国民党方面则称阵亡1267人,伤1982人,共3249人。不过,金门在1953年建立的金门地区国民党军队阵亡将士公墓,安葬了4500具遗体。这些战死者还包括在大担、二担以及南日岛战死的国民党军队将士,而大担、二担以及南日岛的战斗规模远比金门之战小,可见国民党方面公布的在古宁头战役中“阵亡1267人”,这数字是明显缩小了的,正确的数字应是“阵亡3500人”。
(注:本文转载自“叶永烈--凤凰博客”,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