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腐败的严重度究竟在世界处在什么位置,众说不一。但今天的中国大概已是惩处贪官最不留情的国家。或许我们用不着与别的国家比,因为无论排第几,中国的腐败程度都是这个国家的人民决不可接受的。 |
新华社25日播发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纪委书记王岐山在中纪委十八届二次全体会议上的工作报告全文,立刻在舆论中引起关于反腐败的新一轮热烈讨论。值得注意的是,王岐山在报告中谈了四个方面,包括坚决维护党章的权威性和严肃性、维护党的政治纪律等。但很多媒体都集中关注反腐败的内容,有的媒体还将加强管理“裸官”作为焦点的焦点。
这充分反映了民间对反腐败的特殊期待。一个时期以来,这样的期待不断积累,发展成为中国舆论的头等诉求,中国廉政建设的社会动力应当说非常充足。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表达了反腐败的坚定决心,中国上下围绕反腐败的共识十分牢固。对一个社会来说,这样的共识局面一定会转化成强大的行动,中国的反腐败接下来已是路径、速度和每一步具体目标的问题。
过去的几个月并非中国社会对反腐败“表决心”的过程。在这段不算长的时间里,反腐败的声势已经形成,对贪腐行为的压力也已形成。任何人一旦被查出或曝光腐败都逃脱不了严厉查处,这也有了很高的可信性。此外反腐败的监督大军从纪检机关扩大到全社会,可以说,反腐败的政治和社会环境都经历了一次刷新。
反腐败治本还需要进一步的制度建设,但反腐败治标的坚决有可能压住腐败的发展势头,为下一步的治本赢得时间。中国腐败的严重度究竟在世界处在什么位置,众说不一。但今天的中国大概已是惩处贪官最不留情的国家。或许我们用不着与别的国家比,因为无论排第几,中国的腐败程度都是这个国家的人民决不可接受的。
然而反腐败毕竟做不到一蹴而就,中国需要保持廉政推进过程中公众的信心,使得反腐败反出社会的乐观,而非越反社会的气氛越消沉。
这就需要反腐败的过程进一步对公众透明化。公众除了熟知互联网揪贪官的那些故事外,还需更多了解纪检机关查处贪腐的各类细节,并且跟上反腐败形势的真实变化。公众的这类知情只会让他们更加坚信反腐败决非“只打雷不下雨”,清楚反腐败已经成为中国政治及社会生活的一项核心内容。
对于反腐败,舆论至今还有“官反”和“民反”的区分。一些人对互联网反腐更信任,对“官反”则缺少了解。一方面“官反”需要进一步加强,解决体制内监督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官反”事实上的主力作用一定要让公众充分感知。由于反腐败涉及社会对国家政治体制的认识,公众如何看这个问题并非一件小事。
“裸官”的话题被很多媒体突出出来,既是因为它抢眼,也反映了反腐败问题与社会公平扯不断的联系。实际上反腐败在舆论中如此热,其中很大一部分是人们对社会分化愤愤不平的宣泄。这也说明,反腐败虽意味着攻坚克难,但它也是解决中国很多纠缠在一起问题的突破口。
中央领导同志每一次涉及反腐败的讲话都获得舆论喝彩,这是党的路线同民意高度呼应的明确表现。这是一个重要的出发点,而且意味着后续力量的充沛。让社会对这个局面和道理也有充分了解,鼓足信心,由此延伸出更多耐心和执着,这些都是反腐败最终成功的具体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