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尽管不断有人批评中国两会的作用“原地踏步”,甚至有人称两会在“退步”,但这种评价与公众的感受南辕北辙。两会的公众及舆论参与度与前些年有了质的不同,如今普通老百姓也知道了两会是中国人政治参与最重要的渠道。提升两会代表委员的作用不再仅仅是政治设计的问题,它已是中国社会普遍、强烈的要求,而且早已付诸实践。 |
全国人大常委会27日表决确认2987名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资格有效。代表中党政领导干部1042名,占34.88%,比上届降6.93%。来自一线工人、农民代表401名,比上届高5.18%。如此“两升一降”有助于两会上响起更多来自中国基层的声音,这符合中国发展政治民主的大趋势。
尽管不断有人批评中国两会的作用“原地踏步”,甚至有人称两会在“退步”,但这种评价与公众的感受南辕北辙。两会的公众及舆论参与度与前些年有了质的不同,如今普通老百姓也知道了两会是中国人政治参与最重要的渠道。提升两会代表委员的作用不再仅仅是政治设计的问题,它已是中国社会普遍、强烈的要求,而且早已付诸实践。
两会正在成为中国政治改革最活跃的探索区。如果每年的两会不开出一些“新东西”,很难向舆论交代。政治探索围绕两会展开,这是中国的幸事。这里聚集了政治改革的大量建议和摸索,不断挖掘既有政治框架的潜力。它同时避免了政治改革另搞一套,置国家于风险之中。
如何提高两会在中国政治中的地位,而不仅仅是加强代表委员们的作用,这既需要高瞻远瞩的顶层设计,也是实践磨合的过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治设计被普遍认为更契合中国的国情,这个制度的完全成熟其实是在历史中不断递进的过程,它必然同中国整体的社会和政治发展相协调。
参政议政的功能在两会上释放得最快,这当中社会的多元化和互联网的强势崛起都发挥了推动作用。至少迄今为止,这项发展的实际效果相当正面、积极,负效果很小。
这应增加我们的信心,更勇于探索扩大两会的其他作用。比如人民代表大会对政府的监督权、对官员任命的批准权、对预算的审批权、全国政协的民主协商、监督执政党的功能,这些宪法赋予的权力它们逐渐落实扎实,将会大大提升中国权力制约的质量,并使依法治国原则对复杂现实的承重能力有质的飞跃。
只要坚决保持党对整个改革的领导,中国就能避免苏联那样的出轨翻覆。在党的领导下,坚定地维护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项根本政治制度,让人大履行更多的实权,对权力的有效制约就能发生。这两者之间看似有一点矛盾,但解决这个矛盾对国家政治资源的消耗或许是最小的,它比中国找任何其他“民主政治之路”都更现实,风险也最小。
党的领导和权威,以及以挖掘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潜力为核心的依法治国升级,应是中国政治发展的两大主要支撑。中国人应当有勇气、也有智慧和能力实践完成这件有全人类意义的伟大政治作品,实现让全球口服心服的政治治理模式突破。
政治体制既是设计的,也是实践中走出来的。以为一项制度设计就能改变中国,这样的想法很幼稚。值得庆幸的是,中国已经有了设计,而且走在路上,虽然关山重重,但正在柳暗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