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2年“世界读书日”的一项调查显示,中国阅读书籍和杂志的人数越来越少,阅读长文章的人数量锐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项调查更令人触目惊心:一向秉承耕读传家、诗书继世的中国,扣除教科书,每年阅读书籍人均居然不到1本。而俄罗斯是55本,美国21本,日本17本。 |
2012年“世界读书日”的一项调查显示,中国阅读书籍和杂志的人数越来越少,阅读长文章的人数量锐减。香港大学对6000名中国四五年级小学生的调查表明,1/3的孩子、有些班级甚至是1/2的学生存在阅读障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项调查更令人触目惊心:一向秉承耕读传家、诗书继世的中国,扣除教科书,每年阅读书籍人均居然不到1本。而俄罗斯是55本,美国21本,日本17本。
这组数据明确地告诉我们,阅读问题在我国陷入了多么严重的“囧境”!笔者分析,原因有二: 一是源于社会浮躁心态作祟。身处转型期的中国,人们面临着利益格局的重大变化、金钱物欲的世态喧嚣、社会保障的相对滞后、各个领域的严酷竞争,其社会压力之大、生活节奏之快、娱乐方式之多前所未有,想从容淡定地坐得住、读得进,谈何容易!
二是源于功利阅读愈演愈烈。应试教育仍然大行其道,中、高考指挥棒拨得学生和家长们团团转的局面尚未得到有效扭转,与考试无关的阅读多被排除在外;即使阅读,也只限于考试之书、教参之书、应景之书。社会上还存在急功近利的阅读观,将读书当成升官发财、改变命运的敲门砖。
如何改变国人的阅读“囧境”?建议:一、对全民阅读活动加强指导。党中央对读书学习一贯抓得很紧。近几年,习近平同志更是反复强调和阐释。从中央到地方,一直到基层,都应将营造更加浓厚的阅读氛围、培养国人良好的阅读习惯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以制度对阅读加以约束与激励,建立完善的述学、督学、评学考核体系。建立全民读书活动组织机构、推动全民阅读基础设施建设、择机设立中国读书节、将阅读指数纳入文明单位指标体系、纠正新的“读书无用论”思潮,开展好书伴我行、农村书屋、好书进社区、好书进军营等活动。各级领导干部也要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动员全社会广泛参与。
二、对应试教育体制动大手术。我国国民教育的链条中,许多环节都与功利挂钩。 “应试绝杀秘籍”大行其道,只有把广大青少年从应试教育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变被动阅读为主动阅读,变死板阅读为自主阅读,才能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和求知欲望,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才能变成美好的现实。
三、对国民教育加大投入。我国大学生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仅为8%。国民受教育程度,决定着国民阅读的指数,决定着国民素质。因此,应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力度,逐步改变横向比较我国教育支出占GDP比例低、人均受教育年限低、平均受教育水平低的状况。全面提升国民的综合素质,有效培养国民的阅读习惯。
四、对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完善。这样做,有助于重塑社会公平正义,减缓国人工作与生活、精神与物质的多重压力,畅通人才上升的空间。有了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才能把国人拉回书桌、讲堂,真正使读书成为人生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改变国人阅读“囧境”刻不容缓,朝着“书香中国”的目标进发,社会各界都不是局外人,教育的担当不可推卸,出版界任重而道远,各级政府更不应缺位。
(作者是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河南省政协原主席、党组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