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改革的结局并不理想,因为人们发现,虽然去行政化之后,市场因素是发挥了一些作用,但是,那些行政系统的资源,变成了另一种形式的垄断,说不上比之前能够进步多少。铁路市场化改革,会不会重蹈这些领域改制一些覆辙,是值得关注的。 |
年年成为焦点的铁道部已经走到了历史尽头,据《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王峰称,铁道部撤销了,实际上是一分为三:一部分企业职能剥离出来,成立总公司;一部分属于综合性管理职能,和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有关的部分职能,比如规划、政策,制定一些法规等,这部分职能剥离出来,划给交通运输部;一部分安全生产监管的职能,专门成立国家铁路局,这个机构是副部级机构,由交通运输部管理。
对此,铁道部长盛光祖认为,铁路的平均票价是偏低的,今后要按照市场规律,企业化经营来定票价。有专家评论称,肯定要上涨,既然市场化了,货运就会涨,铁路靠货运赚钱,来补贴铁路建设。如果按照经济规律,铁路可以涨票价,每年按1%,还不用说按3%涨,那全国物价波动绝对更大,它一动动全国。
改革铁道管理部门,其根本目的是降低物流成本和人们的通勤成本,而不是涨价,如果是市场化改革就是涨价,那么,这样的改制就走到了目的的反面。铁道运输成本增加,会引起商品价格的上涨,最终还是全国老百姓为之买单。为什么铁道部会撤销,除了削减机构这个目的之外,负债累累的铁道部如果再不改革,其债务风险将会成为沉重的负担,而且债务越积累越大,最终可能都解决不了,而铁道部所负担的债务,影响具有全局性。
铁道部撤销之后,最着急的莫过于银行了。铁道部的负债呈连年增加的趋势,其中长期贷款占主要比例,截止2012年三季度,铁道部累计的长期借款达20604亿元,占总负债26607亿元的77.74%。2011年每年仅仅付利息这一项,就达到60亿左右,到了“十二五”末,铁道部贷款本息更是有可能达到4万亿之巨,因此,前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向银行发出警示风险的信号。不仅负债,铁老大每年亏损也不少,2011年公益运输线路亏损700亿元。
铁路系统市场化改革,或许能够化解一些债务负担,问题在于,这些债务负担最终是由全国百姓埋单。如果坐火车通行,车票涨价直接加重消费者负担,如果不坐火车出行,那么,物流成本上涨会间接影响百姓的生活成本。这些,在铁路市场化改革后,都要尽力避免的。
从铁道部负债投资的教训来看,投资拉动经济增长模式,最大风险在于负债不断积累,会引发金融系统性风险。不仅仅是负债发展铁路值得警惕,事实上,很多基础设施、各种工程建设债务都要警惕。虽然这些项目建成,改善了中国交通状况,促进了经济发展,但是,过犹不及,一旦这些项目成为拉动GDP增长的手段,其风险暴露是早晚的事情了。这些大项目挤占了很多民间信贷,导致了很多企业钱荒,资金链断裂,从而冲击了中国经济的根基。
人们对于铁道部被撤销的情感,可谓五味杂陈。铁道部向来被认为是计划经济最后一个堡垒,独特的体制,铁路系统俨然是一个“小社会”;政企不分,让民资和外资却步;财务混乱,债务不断累加,已成铁道部悬在心头的大患;独立王国,改革钢针插不进,几十年了仍保持原样。然而,一旦铁道部撤销了,未来的预期不稳定了,人们很难预期,市场化改革之后的铁路系统,到底对中国而言,意味着什么的未来。铁老大被撤,对普罗大众而言,是喜,是忧?估计是喜忧参半。
铁道部撤销了,民间资本介入会更加顺利吗?公司化会给百姓带来更多的便利吗?百姓买票会更容易些吗?这些问题依然是问题。油价改革、水价改革、气价改革……这些改革的结局并不理想。因为人们发现,虽然去行政化之后,市场因素是发挥了一些作用,但是,那些行政系统的资源,变成了另一种形式的垄断,说不上比之前能够进步多少。铁路市场化改革,会不会重蹈这些领域改制一些覆辙,是值得关注的。
(注:本文转载自“朱大鸣--凤凰博客”,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