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收藏首页|简体|繁體
首页评论时政台湾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创投吉林南粤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IP电视华商滚动
海外网>>评论

任海平:新一届政府能带来哪些新红利

2013年03月18日08:09    来源:海外网        字号:
摘要:新一届政府继承的,是一个处于快速上升期和深刻转型期的中国。红利或许此消彼长,改革才是命门所在。改革不仅是一个名词,更是一个动词,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触及灵魂更要触动利益,是否敢于涉险滩、敢于啃硬骨头,勇于突破思想观念的障碍,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考验着新一届政府改革的决心和勇气,也决定了未来中国将享有多少发展红利。

“以对法律的敬畏、对人民的敬重、敢于担当、勇于作为的政府,去造福全体人民,建设强盛国家”,李克强总理掷地有声的承诺,标志着新一届政府在13亿人民的翘首企盼中正式扬帆起航。

新一届政府继承的,是一个处于快速上升期和深刻转型期的中国,既有“天和景明,波澜不惊”的大好机遇,也会遇到“阴风怒号,浊浪排空”的严峻挑战;既面临旧红利趋于枯竭的无奈,也收获着新红利默默生长的喜悦。瞻望十年,应对挑战、把握机遇,中国大有可为。

被30多年经济飞翔所饕餮殆尽的红利,首当其冲的是环境资源。挥之不去的雾霾、惊心动魄的地下水污染,让高污染、高能耗的发展模式“天怒人怨”。 “霾头苦干,再创灰黄”“厚德载雾,自强不吸”,李克强总理坦言“我和大家一样,心情都很沉重”,环境资源红利再不容肆意挥霍、恣意透支。

30多年引以为豪的人口红利也正在变弱。未来几年,中国将面临劳动年龄人口不再增长、人口抚养比逐步上升的局面,生之者寡,食之者众,人口红利可能转为人口负债。更何况权利意识觉醒、民生诉求增强,助推了劳动力成本上扬。一旦失去人口支撑,出口导向的代工模式势必难以为继。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与其为传统红利逐渐消失而扼腕叹息,不如为新红利崭露头角而振奋精神。比如说制度红利,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调节,能够释放出充足的制度红利。全国人大刚刚通过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以转变职能为核心,厘清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关系,提高政府效率、减少寻租机会,势将激发广阔的市场潜能,由此可以管窥制度变迁所释放的红利。

比如说城镇化红利,正如李克强总理在记者会上所言,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然趋势,不仅可以带动巨大的消费和投资需求,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其直接作用还是富裕农民、造福人民。一些专家预测到2020年,城乡居民消费规模有望达到40-50万亿,这将为未来中国转型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改革是中国最大的红利,也是激发其他红利的助推器。如果说发展红利是装满财富的保险箱,那么改革就是打开这些箱子的钥匙。没有改革,新红利难以充分释放。比如说,缺少户籍制度改革,如何在城乡二元结构中求解城镇化的二元方程?相反,推进改革,旧红利也能够焕发新春。如果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扩大高等教育覆盖率,不就可以提高劳动力素质,创造出新的人口红利?

可见,红利或许此消彼长,改革才是命门所在。改革不仅是一个名词,更是一个动词,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触及灵魂更要触动利益,是否敢于涉险滩、敢于啃硬骨头,勇于突破思想观念的障碍,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考验着新一届政府改革的决心和勇气,也决定了未来中国将享有多少发展红利。

“我们将忠诚于宪法,忠实于人民,以民之所望为施政所向”,相信新一届政府将不负重托,矢志不渝地推进改革,小步走、快步走、不停步,积小胜为大胜、集跬步至千里,为这个古老的民族带来伟大复兴,为那些勤劳的人民创造更多幸福。(任海平)

(作者为海外网评论员)

海外网评论频道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海外网(www.haiwainet.cn),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分享到:

(责编:邹雅婷)

相关新闻 >

视频 >

  • 女毒贩让婴儿吸毒女毒贩让婴儿吸毒
  • 女生学校里遭群打女生学校里遭群打